8月1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访离休干部王庭义老人。已97岁高龄的他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我军老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庭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属山炮营基层指挥员。在朴达峰阻击战中,他指挥4门山炮轰击敌人,累计发射3000多发炮弹,共歼灭300多名敌人。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他指挥4门山炮给志愿军步兵提供炮火支援,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讲述人王庭义老人。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摄。
以下内容,由王庭义老人讲述:
我叫王庭义,老家在河南省林州市合涧镇大南山村。我出生于1928年3月25日,父母均是贫苦农民。我4岁时,父亲因组织贫苦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斗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残忍杀害。我从小就憎恶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社会。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1938年,日军占领我家乡后,经常来我们村子里烧杀抢掠。1940年的一天,得知日军要来我们村子里扫荡消息后,我和一个小伙伴跑进一个石头洞里隐藏。稍后,一队日本鬼子哇哇叫着闯入我们村。其中一名日本鬼子兽性大发,将我们村一名15岁的女孩当众强暴。我和小伙伴目睹日本鬼子的兽行后,均痛恨日本鬼子。但手无寸铁的我们,当时根本没有力量打击日本鬼子。我盼望中国人早点把日本侵略者赶跑。
1943年6月的一天,日军又来我们村里扫荡。这次,我被一名日本鬼子抓住,他用刺刀砍伤我头部、刺伤我脖子和划伤我双手。后来,趁着这名日本鬼子去向其头目报告机会,我忍住疼痛逃到安全处躲藏。
1942年到1944年,包括我家乡在内的河南全省连年发生大旱灾和蝗灾。农民种下的庄稼,颗粒无收。我们村的村民纷纷外出逃荒。1944年冬天,为了活命,母亲带着我、我妹妹前往山西省陵川县礼义镇长土戋村投靠亲戚。亲戚将6亩田地无偿交给我们耕种,并将3间房子赠给我们居住,还把他家的存粮分了一部分给我们,让我们一家三口人活了下来。
王庭义老人讲述自己的从军经历。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摄。
1945年4月,八路军从日寇手中收复陵川县。陵川县也因此成了解放区。中国共产党派出的工作队进驻陵川县,带领贫苦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把从地主手中没收来的土地和房子,分给少地少房与没地没房的贫苦农民。我们一家三口人,也因此在原来拥有的6亩田地和3间房屋基础上,又分到了9亩田地和2间房子。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我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队伍。到1946年下半年时,我们一家人种出的粮食,除了够自己一家三口人吃之外,还有一些剩余。我们一家人坚信,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派军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这年年底,我军太行军区发布征兵公告,号召有志青年报名参军,鼓励翻身农民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贡献力量。积极参加“保家保田”宣传活动的我,也萌生报名参加人民军队的想法。我母亲和妹妹均支持我参军。母亲对我说,只有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才能保住我们家分到的田地和房子,才能给父亲报仇,因为我父亲就是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杀害的。
1947年1月初,我如愿以偿地实现从军梦,被分配到我军太行军区第四分区46团服役。几个月后,46团由地方部队升格为野战部队,我被编入我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7旅79团团属炮兵连当迫击炮炮手。
1948年3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我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西南剿匪等战役战斗。在淮海战役中,我荣立三等功一次;在西南剿匪战斗中,我荣立二等功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8年4月爆发的我军第二次攻克洛阳战斗中,我曾与死亡擦肩而过。当时,我与战友操作迫击炮轰击敌人时,被敌人发现。敌人炮兵打出的一枚大口径迫击炮弹,“砰”的一声砸在离我约半米远的泥地里。要是这枚炮弹爆炸,我铁定会牺牲。但让我与战友感到特别幸运的是,这是一枚哑弹,没有爆炸。
王庭义在部队服役时的照片。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翻拍。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家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获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消息后,我与战友也渴望去抗美援朝战场上杀敌报国。
1951年3月,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属山炮营2连任副连长。
1951年3月27日晚上,我们山炮营官兵从安东(现丹东)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此后,我与战友昼伏夜行,成功抵达朝鲜谷山郡部队预定的集结地待命。其间,我被调到山炮营1连任副连长。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打响后,我们45师作为志愿军第15军的第二梯队部队奔赴前线参战。
1951年4月25日早晨,我们山炮营1连官兵临时驻扎在一条山沟中,连长鲁太和、指导员曹宏勋等20名官兵在沟内一栋民房内研究事情。当时,天刚麻麻亮,几架敌机突然飞过来,朝民房扔下多枚航空炸弹,将民房炸塌。鲁太和等12名官兵不同程度受伤;曹宏勋等8名官兵壮烈牺牲。
1951年5月15日下午,我们山炮营3连连长曹河山同志遇到敌人炮火袭击,不幸牺牲。我随即被上级任命为山炮营3连连长。
王庭义在部队服役时的照片。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翻拍。
1951年5月27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命令正在向北运动的志愿军第15军立即赶到朝鲜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坚决阻止由永平公路快速北上的“联合国军”向铁原、金化方向推进。志愿军第15军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芝浦里一带坚守7到10天,为志愿军东线大部队向北转移提供掩护。
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3营负责在芝浦里地区的朴达峰阻击敌人。上级命令我们山炮营为3营提供炮火支援。
1951年5月27日傍晚,我奉命带领山炮营1连和3连官兵,携带8门山炮赶到朴达峰一带设置炮兵阵地。当时战场情况比较混乱,我与战友于5月28日凌晨5时许抵达预定位置后,联系不上比我们早2个小时出发的营长、营参谋长等人,1连连长也不在现场。此时,在1连和3连的官兵中,我是职务最高的人。我立即主动承担起战场指挥责任,果断地率领1连和3连官兵将4门山炮拉到一个山头上,设置好山炮阵地。我仔细研究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预判大群敌人可能出现的地点后,指导战友们做好操炮轰击敌人的各项准备工作。我还通过有线电话与3营营长武尚志取得直接联系。武尚志获知我们山炮营已设置好射击阵地消息后,在电话中兴奋地对我说:“太好了,太好了,我来给你们提供射击目标。”
从1951年5月28日起,我们山炮营与3营密切配合,多次给予敌人致命打击。28日天刚亮,3营营长武尚志就急匆匆地打电话给我,说大股敌人正在朴达峰下面公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集结,请我们山炮营朝那个路口开炮:“快快快,你们先给我打40发炮弹。”我立即指令战友们操作4门山炮朝那个路口开展急速射,每门炮都在极短时间内发射了10发炮弹。炮击过后不久,武尚志又给我打来电话:“你们打得好,打得准,打死了不少敌人。你们再给我打40发炮弹,我要给你们报功!”在我的指挥下,战友们又操作4门山炮朝那个路口打了40发炮弹,又打死很多敌人。
此后几天里,3营包括营长武尚志在内的指战员,负责给我们山炮营指示目标、观察炮击效果和统计战果。朴达峰阻击战于1951年6月5日结束。据统计,在这场阻击战中,我指挥四门山炮,在九天内打出3000多发炮弹,歼灭300多名敌人!我因在此次战斗中表现出色,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我们3连则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1951年6月10日,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我随部队转移到朝鲜遂川郡休整了9个多月。
王庭义获得的部分奖章和纪念章。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摄。
1952年4月份,志愿军第15军开赴朝鲜金化、铁原地区接替志愿军第26军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我们山炮营被配属给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执行任务。我带着山炮营3连的官兵,携带4门山炮上到五圣山反斜面上构筑坑道和山炮掩体,承担起保护位于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597.9高地上我军主坑道口任务。获知有敌人接近主坑道口时,我就指挥战友操作山炮轰击敌人,阻止敌人破坏坑道口。我还指挥战友积极开展“冷炮杀敌”运动,歼灭不少零星活动的敌人,毁伤敌人的多辆汽车和坦克。
在与敌人对峙过程中,我很快就摸清了敌人向我们打炮的规律:敌人一般会在早晨6时许、上午8时许、中午12时许、下午3时许和傍晚5时许,用重炮发射炮弹轰击我方的坑道口,试图杀伤在这几个时刻到坑道口活动的我方官兵。
1952年7月的一天傍晚,我从山炮营指挥所开完会后,赶回我们3连驻地,坐在坑道口的一个石凳上歇息。3连通讯员也从坑道中出来迎接我。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手表后,大吃一惊,发现此时正是下午5时准,已到敌人向我们坑道口打炮的时间,我立即猛地起身,拉着通讯员快速往坑道内跑。我们跑进坑道内几秒钟后,敌人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发射的炮弹就击中了坑道口,把我坐过的石凳炸得粉碎。幸运的是,我与通讯员都没有受伤,都躲过了一劫。
1952年10月14日,闻名天下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我们山炮营第一时间参战。在持续时间长达43天的上甘岭战役期间,我们3连的4门山炮,每门炮每天要发射100多发炮弹,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为我方步兵执行防守和进攻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炮火支援。4门山炮的反后坐缓冲装置,很快就在高强度的发射中失效,即在打出一发炮弹后,其后坐的炮管不能自行复位。战友们就用双手推动热得烫手的炮管复位,然后继续发射下一发炮弹。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我们3连奉命从坑道中撤出,此时,这4门山炮已成了废铁,没有修复的价值。
王庭义老人寄语长江日报读者。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摄。
1954年3月,我从朝鲜回到国内。1979年,我从空降兵部队转业到湖北省机械研究所工作。1986年,我从地方高校离休,定居在武汉市安度晚年。
我育有三个孩子,孩子们都很孝顺。我常常对年轻人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拼搏进取,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讲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属山炮营老战士王庭义 整理人: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谌洪齐 肖盼 刘梦园 张玉勤)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