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里竟暗藏涉黄网页,社交平台上惊现1.7万个群发赌博广告的僵尸账号!网络安全攻防战正在隐秘角落激烈交锋,近期武汉网警成功侦破两起利用技术手段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件,有力打击网络空间违法犯罪活动。
案例一:
漏洞扫描牵出黑灰产业,网警溯源精准打击
“挂暗链,特定网站每条100美元,普通网站每条50美元,泰达币支付……”2025年春节前,广东某单位34岁员工吕某紧盯屏幕,一条来自境外电报群的消息让他心跳加速。
为牟取不法利益,吕某学会非法入侵系统后台植入涉黄链接进行引流的技术,很快他完成第一单,100美元瞬间到账。“快钱”令他兴奋不已,他准备“大干一场”。
“突然手头就有钱了,花钱大手大脚。”家人察觉到吕某异样,“每天神神秘秘的,也不让我们看他的手机和电脑。”不到一个月吕某就进账6000多美元。
不久后吕某将黑手伸向武汉某平台微信小程序,他利用黑客工具扫描漏洞,上传木马程序夺取小程序后台控制权,当晚该平台系统后台竟被植入涉黄网页链接。这条“暗链”,立刻触发武汉网警的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3月18日,武汉网警前往广东对吕某进行抓捕。抓捕现场发现,吕某单位电脑上登录着云服务器,电脑上还有各类黑客惯用木马等工具。经审讯,吕某承认今年2月以来利用同样手法共入侵全国多地80余个网络系统后台,非法植入涉黄链接进行推广引流,并从中牟利6530美元(以虚拟货币结算)。目前,犯罪嫌疑人吕某因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武汉网警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件侦破后,武汉网警迅速向全国80余家相关单位发出安全预警,并督促涉事平台修复漏洞。办案民警介绍,此类犯罪最终目的是为下游诈骗活动引流,诱骗用户下载伪装成色情应用的诈骗软件,实则是为了获取用户手机权限和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据了解,武汉网警始终保持对网络黑产“上游”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对为诈骗等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的入侵型黑客“零容忍”。今年以来,武汉网警已侦破黑客类犯罪案件17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8名,有力震慑了企图利用技术手段侵害网络权益的不法分子。
武汉网警将犯罪嫌疑人吕某(左三)抓获后带回武汉。 (通讯员陈善文 供图)
案例二:
“群发神器”沦为犯罪帮凶,技术自信难掩法律无知
4月11日,武汉网警接到上海某科技公司报案:自2月起其旗下社交平台突然涌现1.7万余个“僵尸”账号,这些账号在群组里疯狂推送涉黄、涉赌等非法引流广告,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威胁用户财产安全。
网警循着软件“数字指纹”迅速锁定一款名为“某助手”的恶意软件及其开发者袁某。经查,袁某为牟取不法利益,于2024年底购入破解用户登录加密算法的核心代码,花2个月时间开发“某助手”软件。这款软件能绕过平台登录验证机制,无需手机号实名绑定即可自动化、批量登录海量账号,进行评论、点赞、群发私信等操作。
袁某将软件包装分级,明码标价:基础版每月3000元,高级版每月4090元,功能逐级解锁。他甚至在推销中怂恿客户:“加钱升级VIP,功能更强大!”
社交平台不断升级防御,袁某就紧锣密鼓地开发新版本破解。“我的破解速度比同行快,性能也比他们强!”袁某甚至对自己的“技术实力”颇为自傲。
4月16日,武汉网警将袁某抓获归案。当民警破门而入时,袁某激动大喊:“我犯什么罪了?凭什么控制我的手机电脑!”
“别人在卖,我也可以卖!”审讯室内袁某依然狡辩,称自己的行为最多只能算违法。“我最多算个卖菜刀的!犯罪的是我的客户,跟我没关系!”即使承认开发破解软件的事实,袁某仍存在侥幸心理,对指控的罪名矢口否认。
民警将袁某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的行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的具体规定一一对照,当面说明其违法行为和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后,彻底击碎袁某的侥幸心理,他当场认罪。目前,袁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这些嫌疑人往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走向犯罪。”办案民警指出,首次非法获利或许仅数千元,但欲望的雪球一旦滚动,便再难回头。
目前,武汉网警在全市建立了13个网安警务室,对全市2500多家网站实施24小时网络安全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查处、整改。始终保持网络犯罪严打高压态势,有力维护全市社会平安稳定和网络空间安全,持续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犯罪嫌疑人袁某(图中坐在桌前者)被武汉网警抓获。 (通讯员陈善文 供图)
武汉网警提醒: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1、技术是双刃剑,法律是高压线。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任何非法入侵、数据窃取、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都将被依法打击。
2、走技术正道,拒黑客歧途。青年网民尤其是技术爱好者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将技能用于合法领域,切勿因利益诱惑误入歧途。
3、色情诱惑是假,设局诈骗是真。“以黄引诈”已成为犯罪分子惯用伎俩,表面提供“黄色”内容,背后却在疯狂窃取隐私、盗刷钱财。请网民务必洁身自好,远离此类陷阱,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境外社交软件风险高,擦亮双眼莫上当。这些平台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来传播诈骗、色情、赌博等非法信息,甚至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请网民提高警惕,不轻易加入陌生群组,不点击不明链接。
5、增强鉴别能力,远离网络陷阱。对各类“高薪兼职”“色情诱导”“投资暴利”等诱惑性信息保持清醒,不轻信、不传播、不参与,发现违法线索及时向网警举报。
(通讯员陈善文 钱嬿冰 李中楠 长江日报记者夏奕)
【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