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研学之旅,让博乐小伙子跨越3800公里来汉上大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5日讯 “爸妈,这边走,我知道路!”当大多数新生还在按图索骥熟悉校园时,来自新疆博乐的王海武已经像个“老武汉”,自信地为父母当起了向导。9月11日,在武汉科技大学的迎新现场,这位跨越3800多公里而来的少年,与他心仪的武汉再续前缘。

王海武(中)和父母在武汉科技大学合影。通讯员李周阳 摄

王海武说,他选择来武汉上大学,源于他与武汉的一场“提前邂逅”。

2024年7月,王海武作为博州实验中学的第一批游学成员,来武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在此之前,他对武汉的印象多来自教材,以及湖北支教老师口中那些关于家乡的生动描述,比如初中语文老师王晓明、高中心理老师汪红珍,他们让书本上的武汉地名变得鲜活。研学旅行中,他登上了黄鹤楼,远眺长江的壮阔;在博物馆里,他为越王勾践剑的千年寒光而惊叹;在户部巷,他初次品尝了地道的汉味小吃。

“景区人特别多,到处都充满活力。”武汉的热闹与繁华,给王海武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七天里,王海武登黄鹤楼,逛湖北省博物馆,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去户部巷品尝汉味美食……武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第一印象。

王海武父亲在武汉户部巷留影。王海武 摄

王海武告诉记者,那次短暂的武汉研学如同一颗石子,在他心中激起涟漪。尤其对于武汉的便捷交通、城市建设、教学水平留下深刻印象,“因为时间短,当时还没能好好感受这座城市”。回到新疆后,意犹未尽的王海武时常在网上搜索武汉的风景与人文,美丽的东湖、独特的城市风貌……都让他对武汉愈发向往。

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王海武毫不犹豫地将目标锁定武汉,并最终被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录取。

这一次,录取通知书成了重返武汉的“邀请函”。父母特意请假一周送他来武科大报到,而他也终于有机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带着父母重走去年的研学路。旅途中的一个温馨插曲,更印证了他对这座城市“热情”的印象。一家三口在地铁换乘时差点迷路,不仅有导乘人员耐心指路,车厢里一位热心的阿姨还主动与他们攀谈,详细介绍武汉的景点美食。“她真的很热情,让我爸妈也感受到了武汉的温暖。”王海武笑着说。

谈及未来的大学生活,王海武已有清晰的规划:认真学习,调整好作息,还计划做兼职来补贴家用。“父母供我读书非常不容易。”他有些遗憾地说,父母为了不耽误工作已经提前返程,没能完成计划中带父母观看长江文化艺术季的愿望。

“希望大学四年里能骑车环游东湖,更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赚的钱带父母再来好好看看这座美丽的大武汉。”王海武说。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李周阳 唐思彤)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