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身处“快时代”,更需涵养“慢能力’”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30日讯 置身于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快时代”,当代青年如何才能摆脱浮躁,沉淀自我?9月29日,在武汉科技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该校校长吕勇以“涵养沉静品格 奋进青春征程”为题,为6679名新同学讲授了一堂深刻的“开学第一课”,勉励新同学涵养“慢能力”。

武科大校长吕勇在开学典礼上讲授“开学第一课”。通讯员高文帅 刘铮 摄

“身处一个‘快时代’,恰恰更需要培养一种‘慢能力’。”吕勇援引武科大校史,深刻阐释了学校“沉静好学、知行合一”的学风正是涵养这种能力的基石。他希望同学们能在学风的滋养中,学会与时间对话、与沉静相处,在专业学习中沉下心钻研,在实践锻炼中耐心打磨,最终将这个时代对“速成”的执念,转变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硬核业绩”。他强调,武科大人的“沉静”从来不是消极退守,而是一种扎根家国的坚定与勇担使命的赤诚。

武科大开学典礼现场。通讯员高文帅 刘铮 摄

为帮助新生走好大学之路,真正涵养“慢能力”,吕勇提出了四点殷切期望:一要凝心铸魂,以坚韧不拔的定力锚定人生航向;二要沉身积淀,以勇承重载的实学锻造硬核本领;三要沉稳破局,以崇实求精的智慧引领创新变革;四要沉肩担当,以表里如一的胸怀挺膺担当。他希望同学们能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坚守初心,用“铁杵磨成针”的沉潜锻造本领,将担当内化为“遇事能扛、做事不浮”的坚守。

为了让“沉静”的力量更加鲜活,吕勇将这种精神具象为一个个生动的武科大故事:校友苏义脑院士数十年深耕,为石油钻头装上“眼睛和鼻子”,助推我国钻井技术从“跟跑”走向“领跑”;李享成教授团队为国家重器披上耐1200℃高温的“防护衣”;樊希安教授团队用十五年坚守攻克芯片难题,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曾燕教授团队十年扎根大别山服务老人,构建起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队列;“90后”校友赵鹏达放弃出国,回家乡将工业“渣山”变成绿水青山。

吕勇表示,这份沉静好学的品格,不仅体现在杰出校友和教师身上,更在新一代武科大学子中薪火相传。从国之重器到民生福祉,从前沿科技到服务基层,一代代武科大人用坚守与奉献,为“沉静”品格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胡泰山 余蔓菲)

【编辑:陈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