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位专家共聚武汉,探讨水利与AI交叉融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4日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利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三峡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等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特邀专家、会议代表和基金委水利学科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现场。

武汉大学副校长周伟介绍,人工智能正推动各领域的范式重构与能级跃升,水利学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为破解复杂水问题提供全新视角,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奠定科学基础。武汉大学在国内较早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前瞻性布局“智慧水利系”,未来将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力争在智慧水利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上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武大智慧与力量。

中国工程院唐洪武院士以“水利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思考”为题做报告。他提出,数据科学领域的进步,为水利研究从经验驱动、机理驱动向数据与机理深度融合驱动的范式变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有望更快速地模拟调控、更精准地管理水。

中国工程院周创兵院士从水利工程发展的总体趋势、水利行业转型发展的底层逻辑、未来水利学科发展的着力点三方面,就未来水利学科发展进行深入解读。他认为,中国水利发展历程是由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决定的,水利发展方向是绿色低碳、数字智能、韧性安全、新质高效,水资源、气象水情透彻感知与智能建模、数字流域与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水利设施、水利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等是未来水利重要科技前沿。

在主题报告环节,12位专家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流域智能调度、水沙数智模型、水电机组智能运维、大坝智能建造等前沿交叉方向;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水利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研究现状、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总结凝练了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唐小松 刘鑫 董云霞)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