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名校长共聚武汉,探索初中教学改革新路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6日讯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要以学生素质的完善作为教学的专业目的和最终目的。”25日,首届桂子山基础教育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在主旨报告环节,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如是说道。

首届桂子山基础教育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本届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武汉市教育学会、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共同主办,以“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教学改革”为主题,汇聚了全国基础教育界权威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知名中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代表等近400人。

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从理论高度阐释了“学生为本与学习中心”的教学改革精髓,为课堂观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力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呢?陈佑清认为,需要老师自觉主动地激发、调动、帮助、促成学生能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来学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苏建祥校长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江兴隆校长则分别分享了“三导四学”课堂模式和校本化实践案例,实现了教育理论与一线实践的精彩对话。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与会嘉宾认为,德育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够走多远,德育需要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会给国家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拔尖创新人才。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周鹏程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周鹏程介绍,此次论坛立足桂子山深厚的百廿年教育文脉,定位为“国家战略的实践场域、教育创新的孵化基地、协同育人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高校学术智慧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届论坛创新采用“四位一体”的研讨模式,通过“主旨报告+课堂观摩+学术点评+平行论坛”的多元形式,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

会议现场。

论坛特别设置了课堂观察环节,与会嘉宾走进语文、数学、物理三科真实课堂,直观感受课堂观察工具在诊断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互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实际效用。

下午的平行论坛围绕“数智时代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与支持体系构建”三大主题深入展开。来自全国多所初中的校长分享了在人工智能赋能、五育融合、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呈现初中教育“一题多解”的多元创新实践。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章元元 党波涛)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