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上的露天课堂:湖大学子踏勘千年文脉,从楚国到现代的城市地理实践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10月31日,湖北大学旅游学院2021和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48名学生在王润老师带领下,同学们沿着“红色缅怀-近代探索-历史遗存-现代地标”的主线,在龟山公园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课外实践教学。

活动合影。宗华 摄

向警予烈士陵园·红色记忆

“这里是向警予烈士陵园,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长眠于此……”在庄严肃穆的向警予烈士陵园,同学们静默肃立,聆听龟山文化宣传志愿者彭秋兰讲述这位中国妇女运动先驱的革命事迹。“她立志改变国家现状,勤工俭学远赴法国学习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为女性平权奔走呐喊著书发声,回国后投身革命艰苦斗争,不幸被叛徒出卖在赶赴刑场路上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22级李坤珊同学参观后表示“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向警予等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带队老师旅游学院王润教授表示:“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其选址、布局以及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张公远眺台·近代回响

跟随彭秋兰老师的讲解,大家沿龟山公园北线继续前行,在张公远眺台驻足观景歇息。在张公远眺台,志愿者指引同学们远眺汉阳铁厂旧址方向,并详细讲解了“张公”督鄂期间(1889-1907)推行洋务新政、奠基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往事。同学们了解到,张之洞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志愿者还介绍,张之洞亦注重编练新军,兴办教育,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市政建设。例如,为解除汉口后湖水患并拓展城域,他主持修建了后湖长堤,此堤后被人们称为张公堤,历经百年,依然守卫着汉口。

鲁肃墓与蝴蝶泉·古今对话

湖北大学学子在志愿者的讲解下了解龟山历史。宗华 摄

随后,队伍行至鲁肃墓前,志愿者继续讲解道“此墓在1955年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迁至龟山南腰,为一处衣冠冢,是武汉三国文化的重要见证,龟山历史上曾名鲁山就是因为鲁肃而改名。”2022级徐旺同学感慨道,“龟山公园上的三国文化非常浓厚,一路上路过了刘关张雕塑、赤壁之战全景画馆、鲁肃墓等,这让我直观地理解了历史地理的变迁与延续。”

鲁肃墓隔壁便是蝴蝶泉,“我国传统戏曲中有一出《蝴蝶杯》前半部又叫《游龟山》,蝴蝶泉景点围绕蝴蝶杯与蝴蝶泉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依山就势建起了蝴蝶传奇轩。轩内刻有蝴蝶杯传奇壁画。”此处也是城市中心位置极佳的登高观景平台,可近观武汉长江大桥、莲花湖,远眺黄鹤楼、鹉洲大桥,视野开阔。同学们被其自然景观与人文传说交织的文化魅力所吸引,纷纷驻足拍照打卡留念。

龟山电视塔·时代印记

作为武汉曾经的城市制高点,龟山电视塔巍然耸立。志愿者向同学们介绍了电视塔的建设历史及其作为现代通信和旅游地标的时代意义。同学们从人文地理的视角,围绕其功能演变、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展开了现场讨论。

黄兴铜像与屈原望鄞台·矢志报国

在黄兴铜像前,志愿者讲述了这位辛亥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铜像的选址与底座铭文,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更体现了后人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与诠释。活动最后来到了旁边的屈原望郢台。站在传说中屈原遥望故国的地方,志愿者讲述了这位伟大诗人与武汉的深厚渊源。同学们在此感受着楚文化的深沉底蕴,思考着文化记忆如何通过具体的地理空间得以传承,23级艾博飞同学动容感慨道:“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古今之人,却都有着浓郁的爱国之情,屈原为国悲愤投江,黄兴为国投身辛亥革命要振兴中华,我们新时代学子,也应当在学校练就一身本领,为国家民族振兴贡献自己力量。”

湖北大学学子在志愿者的讲解下了解龟山历史。宗华 摄

活动最后王润老师总结道:“龟山虽不高,却是见证武汉城市发展与长江、汉江交融共生的绝佳之地。这里密集沉淀着楚文化的底蕴、三国风云的印记、红色革命的记忆,更串联起近代工业文明与现代都市建设的脉络。站在这里,隔汉江望见对岸高楼林立的汉口,沿长江大桥远眺黄鹤楼的飞檐,向下俯瞰莲花湖与鹦鹉洲旁的汉阳老城 —— 每个在武汉有生活记忆的人,都会为武汉这座江城油然而生波澜起伏的情愫,最终化为满心的感慨万千。而这种把课堂搬到实地的教学模式,更让学生们真切触摸到了人文地理学的独特魅力。”

(通讯员:闫锦华、宗华)

【编辑:王一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