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汉都市圈,跨越行政边界的河湖正迎来一场协同共治的深刻变革。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联席会议、签订联防联控协议,一幅“共护一江春水”的图景徐徐展开。其中,府澴河流域“上游送来清水,下游补偿致谢”的故事,正是都市圈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下好流域治理“一盘棋”的精彩缩影。

府河生态向好,吸引大批候鸟聚集。 通讯员张斌 摄
近日,武汉市向孝感市支付2024年度府澴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640万元,自2023年两地签订《府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来,孝感连续两年因水质达标获得补偿,累计金额1250万元。
■ “长江三剑客”之一现身府澴河
11月8日,武汉钓鱼爱好者梁先生又来到了谌家矶府澴河入江口附近垂钓。“这些年府澴河水质很好,鱼也多了起来。”梁先生说,他一到周末就喜欢到这里享受钓鱼的乐趣。
府澴河属于长江中游北岸一级支流,是湖北省第三大水系,干流全长331.7公里。府澴河流域涉及孝感市安陆、云梦、应城、大悟、孝昌、孝南6个县(市、区)。下游流经武汉市,最后在谌家矶注入长江。

旭日东升,一群天鹅飞过府河。通讯员张斌 摄
随着府澴河水质变好,“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也多次在该流域被发现。
今年5月1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在孝感澴河流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时又一次发现了鳤的身影。此次发现的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体征健康,这也是他第三次在府澴河流域记录到该物种。王新越介绍,2022年6月17日,他在府河(府澴河支流,府河与澴水合并后称府澴河)流域孝感段发现首尾鳤样本;2024年3月12日,第二尾鳤也在此现身。如今,媒体报道及钓鱼爱好者拍摄的视频中,鳤身影逐渐增多,显示其种群数量正稳步回升。
鳤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中,湖北省是鳤的主产区之一。因肉质鲜美,鳤受到人们的追捧而招致过度捕捞,加上繁殖艰难,20世纪末,鳤的野外种群大量衰退,很多产区已数十年无该物种的活动记录。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这种神秘的鱼类曾一度被认为区域性灭绝。

2022年、2024年、2025年在府河水域分别发现的鳤鱼标本。王新越 摄
■ 上游送来清水下游补偿致谢
为落实湖北省流域治理“一盘棋”的要求,2023年1月,武汉市政府与孝感市政府签订《府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补偿上限为每年2000万元,协议期限3年。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协议》以改善府澴河水环境质量、保护府澴河水生态环境为目的,实行府澴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约定,当上游来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提供资金补偿;当上游来水水质劣于目标要求,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提供污染补偿。
2024年4月26日,武汉市向上游的孝感市兑现首笔府澴河跨市流域生态补偿资金610万元。近日,武汉市又向孝感市支付2024年度府澴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640万元。
“上游送来清水,下游补偿致谢”,这在武汉都市圈已不是首次。2023年6月1日,位于通顺河下游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武汉市将300万元生态补偿金交给上游的仙桃市。这是湖北省第一笔到位的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

府河畔群鸟伴日。通讯员张斌 摄
■ 跨市联席会议共商水质提升
近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咸宁市生态环境局以及江夏区人民政府、咸安区人民政府、嘉鱼县人民政府召开斧头湖水质提升联席会。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机构相关专家共商治理方案。会议围绕斧头湖水质改善开展深入交流,专家组从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等多角度提出系统性建议。
斧头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和咸宁市嘉鱼县、咸安区三区县交界处。为了共同保护斧头湖,近年来这样的联席会议武汉、咸宁有关部门已召开多次。
武汉都市圈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湖泊塘堰星罗棋布,长江干流自西向东穿圈而过,汉江在此汇入长江,通顺河、府澴河、举水、倒水等多条河流串联起众多城市,梁子湖、斧头湖等大小湖泊分布其间。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是各成员城市共同的诉求。
针对跨界河湖的治理问题,武汉都市圈建立了生态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联络机制,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协作会商,印发生态环境协同合作工作规则及生态环境合作工作要点,九市生态环境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武汉、鄂州、黄石三市携手对梁子湖实施同保同治,梁子湖生态持续向好,每年冬季大批候鸟来此越冬。 通讯员胡战军 摄
■ 跨市河湖共保共治已成共识
河湖治理跨市联动站在全流域、区域统筹高度推进治理工作,让河湖治理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高效有力。
在武汉都市圈,跨市河湖共保共治已成共识。目前,武汉都市圈相关城市分别签订梁子湖、斧头湖、府澴河等重点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协议,完善联合巡查机制。
积极探索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武汉、孝感、随州三市建立府澴河流域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机制;鄂州市与黄石市建立高桥河跨市断面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黄冈市和武汉市建立长江干流、举水、倒水、沙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天门市与汉川市建立天门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咸宁市通山县与黄石市阳新县建立富水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据悉,截至2024年底,武汉都市圈区域已有40多个县(市、区)围绕重点流域分别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长江日报记者杨文平 高喜明)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