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院大学生双创大赛十年辉煌,孵化创业项目1300余项

11月12日下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5年度“长河-金秋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问天湖畔创业大讲堂举行。三大赛道共14个团队同台竞技,角逐金、银、铜奖。这是该校举办的第20届“长河杯”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是该校“长河杯”双创品牌成立的第十年。学校秉持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的核心理念,十年累计吸引14000余个项目参赛,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300余项,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先锋典型。

校领导、评委、嘉宾与决赛获奖项目团队合影。

本届“长河-金秋杯”决赛以“十载征程续荣光,双自双创展秋实”为主题,聚焦“专创融合”“校本特色”“职业规划”三大赛道,自2025年7月开赛以来,共征集参赛项目1274个,吸引全校5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实现全校全专业全覆盖,经过“直通车”项目评审、学院初赛与赛道复赛的选拔,共选出专创融合赛道6个项目、校本特色赛道4个项目、职业规划赛道4名选手参加本次决赛。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多所高校双创教育专家教授和一批企业高管、风险投资人以及校友企业家担任大赛评委。

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管理学院《星光聚链——AI赋能短剧演员生态标准化新范式》、体育学院《砥砺计划——军魂智定师生健康活力新范式》、文学院《“文”承“共”主——去西藏当语文老师》斩获大赛金奖。此外大赛还产生了4个银奖、7个铜奖和14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管理学院项目尹爱军团队凭借《星光聚链——AI赋能短剧演员生态标准化新范式》获得专创融合赛道金奖。该项目利用AI技术,实现从招募、培训到精准输送的全链路标准化运作,使演员与剧组需求进行智能匹配,有效提升选角效率与拍摄质量,降低剧组运营成本与演员就业门槛。目前平台已积累1500余名活跃演员,服务武汉多家头部短剧公司,2025年预计营收突破300万元,致力于打造辐射全国的标准化演艺产业生态闭环。

来自体育学院的李鑫项目团队凭借《砥砺计划——军魂智定师生健康活力新范式》获校本特色赛道金奖,该项目由退伍大学生发起,聚焦高校师生体重健康管理问题,构建出智慧化的健康服务体系。项目试运营期间已服务多名师生实现显著减重,还与校内六大食堂达成合作意向。

来自文学院的廖雅萍以《“文”承“共”主——去西藏当语文老师》获得职业规划赛道的金奖。该项目基于国家西部教育支援战略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帮助学生实现从在校生到西藏语文教师的高质量转型。

决赛现场,观众为参赛团队呐喊助威。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长河杯’系列双创大赛。”建筑工程学院2025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班的张金铭在赛后略有遗憾地表示。他凭借《生院造物——武生院校园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者》获得校本特色赛道的银奖。“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淬炼,成绩虽有起伏,但团队的积累和个人的成长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会继续打磨项目,明年再来,不拿金奖决不罢休。”

光谷金控投资顾问、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马宏飞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他表示,参赛项目体现了很高的“创新浓度”与鲜明的“问题导向”,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十分扎实;同学们展现出的开拓精神与综合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对校训精神的有力践行,更集中凸显了武生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品牌特色与扎实成果。(通讯员向需文 朱怀杰 摄影 谈宇锋 张晨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