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导师缺口近五成,湖北研学导师培养“催化器”来了

长江日报6月19日讯 6月19日上午,湖北省研学旅行协会研学导师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市民之家揭牌。这个专委会如同研学导师培养“催化器”,为困扰研学旅行的导师瓶颈带来破解之机。

在研学旅行方面,湖北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武汉市也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2018年9月30日,武汉市出台《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在全国率先在研学旅行的机构、基地、研学导师等方面列出了详细的考评标准。根据《标准》,研学导师分为中小学研学导师、服务机构研学导师、基地(营地)研学导师三类,都必须参与合法机构研学旅行课程培训24小时以上,并获得《中小学研学旅行导师课程培训结业证》。而研学导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安全应急等能力,不同类型的研学导师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能力还有着更细化的要求。

相对较高的标准,导致研学导师供不应求。业内人士介绍,以2019年为例,湖北省全省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超过百万人。保证如此量级研学旅行高质量进行,需要研学导师2万人左右。但目前湖北省研学导师缺口达到8000至10000人。研学导师供不应求,很多情况下只能由协助出行的导游上岗应急。这就导致研学课程实施脱节,“行走的课堂”知识含金量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北省62家研学机构、旅行社、培训机构等联合发起成立湖北省研学旅行协会研学导师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副会长钱文康介绍,委员会聚集了湖北省最强研学导师培训力量,强化研学导师市场培训、考证推进力度。并在年内开展研学导师大赛。此外还将与主管部门合作,规范研学旅行市场秩序,提升研学服务质量。

湖北省研学导师专业委员会会长乐军介绍,委员会接下来将积极开展大型公益活动,并走进景区、社区等宣传文明旅游,普及研学旅行知识,讲述红色故事;同时会举办系列性的、专项化的研学导师培训;年底还将举办一场大型全省研学导师大赛,全面提升我省研学导师专业素养,倡导行业正能量。

(长江日报记者匡志达 黄丽娟 实习生徐敬智)

(作者:黄丽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