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丰收分享喜悦

长江日报评论员 刘敏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瓜果满梁,天高气爽。秋分,节气上正式进入秋天。

今年秋分很特别,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中国农民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专属自己的节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是农业大国,几千年农耕文明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精神文化。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滚滚洪流中,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物质与情感寄托,正在渐渐淡化。

传统文化中,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者不失,则五谷不绝。我国北方就有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夏先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着卓越的认知与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收获的季节里,以节欢庆,遥话古人,是对传统的致敬与传承。

顺应自然,生态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进入工业文明,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在向自然进军中获得极大物质满足,但也急剧消耗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日趋脆弱,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航锚调整发展航向,对未来发展有着全新的时代意义。

农民,是今天丰收节的当然主角。

农,天下之大本。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多数,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多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让亿万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成为时代的奋斗主角,提升农民的荣誉、幸福感、获得感,是“农民丰收节”的应有之义,它让人们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家园。

乡村振兴,富裕是根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节”是美好的节日,寓意农民生活更美好。振兴乡村,要让农民物质丰裕,精神充实,享有宜居的美丽家园,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农耕,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乡愁。透过“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能望见卓越的古代智慧,能触摸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能沐浴中华传统文化独特内涵和魅力,在民族复兴、文明复兴的道路上不忘根脉,不失来路。籍此“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致敬传统文化,与世界分享丰收的喜悦,对未来寄下美好期许。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