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降价要用改革的办法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召开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会,推进各地重点国有景区降低门票价格。中秋节刚过,据新华社报道,在国家发改委统计的314个景区中,免费开放的有30个,降幅在30%以上的有29个。但也有的只降三五元,还有些景区票价明降实未降、拆解销售假降价。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这次重点国有景区降价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决策部署,必须动真格,在国庆长假前落实到位。从各地落实情况看,有些景区真降价了,但有些景区只是装模作样,甚至阳奉阴违,对景区降价一百个不愿意。景区降价冲击既得利益,使得降低景区票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些年来,各地景区门票不断上涨,正是在限价的政策声明中实现的。国家发改委此次出台了一个《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门票定价成本的构成,目的是排除不合理成本构成,从而降低票价。但一些景区同样可以以此为依据,通过抬高成本构成,达到门票涨价的目的。

对景区门票降价寄希望于政府限价,本身就容易落空。根源在于,国家发改委与地方政府的关注重点、利益是不同的。对于一些地方来说,景区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成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有些已经上市了。要景区降低票价,无异于割肉,有些则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是国家相关部门推动景区降价效果不彰的原因。

但降低景区票价,是国家对人民作出的一项承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这是一种发展旅游经济的思维转变,意味着旅游业不等于景区、更不等于门票收入,今后要向上下游拓展旅游产业链,将旅游经济的重心向住宿、餐饮、休闲、文化等服务业转移。降低景区票价,意味着地方要在做大做强服务业上动脑筋、下功夫,不能躺在门票上赚钱。

转换旅游业发展思维,关键在深化改革,要有改革思维。收门票毕竟来钱快、来快钱,在各地景区可以大收门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恐怕也懒得在拓展产业链上动脑筋。但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动国家公园回归公益属性”。让重点景区回归“公益属性”,这是我国景区管理的一种全新体制机制。当核心景区回归公益属性,地方发展旅游业的工作重心也就不得不实施转移了。    

我们必须明确两项原则,一是重点景区回归公益属性,二是摒弃门票经济、发展全域旅游。但典型引路很重要。可以在各地布局打造一批示范性国家公园,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开放服务以及全域旅游发展上先行先试,形成可以推广复制的经验,时机成熟时推向全国各地。明确了景区的公益属性之后,才会消除往景区门票成本构成里注水的冲动,景区门票降价的阻力才会小下来。

有的降3元有的明降实不降!部分景区门票降价咋这么难

【编辑:朱艳琳】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