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展示馆内“航天模型”。 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5日讯 太空经济将是本届论坛上的亮点,人类的太空活动能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组委会在新闻通气会上透露,多位国内外专家将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太空经济”将是论坛上的热点话题。
据了解,武汉航天产业基地内的火箭总装总调度中心将在明年初投产,届时,将形成每年2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能力。
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旗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萧磊表示,航天产业做的是在太空中铺设基础设施,前期把基础设施架设好了,各种商业模式将不断演化出来,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航天科工正在建设“行云工程”,打造天基物联网,据了解,全球有85%的陆地和95%的海洋尚未被移动蜂窝网覆盖,而在太空中的天基物联网卫星可以覆盖这些地区。
天基物联网可应用于野外气象数据采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远洋数据回传、物流状态监测等。
这张“网”抗毁性强,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依旧能正常工作,为个人外出提供应急通信保障服务,为户外运动遇险人员搭建生命保护线等。
航天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外溢效应明显。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民用航天产值已占据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高达1:10;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
太空经济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专家认为,太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又一有力的“推进器”,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记者贺亮 李亦中 通讯员裴斌)
【编辑:朱艳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