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带中外读者现场感受武网精彩

长江日报记者范婷婷 金雯 郑晓安 陈麒麟

25日,武网正赛第三天,组委会与长江日报联合推出“武网·长江日报专场”活动。这也是《运动武汉》周刊“武汉体育新发现”系列活动的第三站,大约500名中外读者来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在世界最顶级的赛场现场感受世界顶尖赛事、顶尖球员的风采。

终于圆梦了

来自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尼泊尔等十几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友人,应长江日报之约来到现场看球。他们都是长江日报旗下英文报《长江周刊》的读者。

来自巴基斯坦的王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读博士。25日,他中午12点多才由南京乘火车返回武汉,赶到学校把行李一放,就往光谷国际网球中心赶,下午2点半终于到达。

因为晚上有课,王行只在赛场待了3个小时。“在武汉三年了,之前每届都说要现场看武网,最终都没能成行。感谢你们组织这场活动,我终于来武网了。”告别之时,意犹未尽的王行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今年的决赛,我一定要再来现场看球。”

和王行一样,来自伊朗的鹏万里,25日在现场观看比赛之后,也觉得圆梦了。鹏万里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位留学生,他说:“能亲自到现场见证顶级球员的对决,感觉就像是美梦成真了一样。”

来武网追星

武网不仅是圆梦的地方,更是追星的地方。25日参加活动的读者中,有许多是专门来追星的铁杆网球迷。

来自黑山共和国的高然是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专业的留学生。谈到这次参加“武网·长江日报专场”活动,他十分兴奋,“这是我第一次到现场观看国际性网球赛事”。

等候入场的时候,高然问长江日报记者,克鲁尼奇的比赛有没有开始。他说:“克鲁尼奇来自塞尔维亚,是我们的邻居,当然要支持一下。”入场后不久,克鲁尼奇与科维托娃的比赛就开始了。高然看完整场比赛后评价:科维托娃赢了,但是克鲁尼奇也很厉害。

“还在家乡的时候,我就从一个朋友那儿听说过武汉网球公开赛,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和他分享我的观赛体验了。”高然说,“武网的球场看起来很专业,场馆内的灯光效果也很完美。不管坐在哪个角度,都能获得最佳的观赛体验。”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付赞,现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球迷,他是哈勒普的铁杆粉丝。这次能在武汉近距离观赛,尤其是25日晚可以现场观看哈勒普比赛,令其兴奋不已,连称“多年的梦想实现了”。

球场赋小诗

25日下午,趁着学校休息,来自武汉第二十中学、2018年第一季度“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之一的方亮,和几个同事来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参与“武网·长江日报专场”活动,感受网球运动的魅力。

他们首先进入中央球馆,观看科维托娃的比赛。看得出来,现场观众对网球并不陌生,观赛时寂静无声,只有当选手们打出好球,全场才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沈旭东老师的10岁女儿沈欣葳,酷爱网球,特地请假来观看比赛。她说:“我喜欢李娜姐姐,以后也要打网球,成为像她那样的人,为武汉争光!”

方亮和很多人一样,都是第一次现场观看网球比赛。他激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网球比赛,以前想都不敢想。尽管对网球赛制还不太了解,但能感受到,选手都在努力拼搏,观众观赛文明有礼。这些年武汉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办了足球比赛、网球比赛,明年还有军运会……作为一名武汉人,在自豪荣耀的同时,更要文明有礼,这样方能悦纳八方宾客。”

方亮也是“武汉最美志愿者”之一,他说:大江大湖大武汉,一个不断开放的武汉就要传递“微笑名片”,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一个微笑足以让外国友人感受到大武汉的热情友好。他特意写了一首小诗《祝福武网赛》:喜迎武网赛,做好东道主;心中有文明,礼仪无小事;扬武汉精神,行志愿服务;八方宾客笑,来把武汉夸。

为武汉骄傲

武汉是“大学之城”,有超过百万的在校大学生。而武网这样顶级的国际性比赛,自然吸引到许多本地高校学子。25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协会十几位师生,一起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看比赛。

该协会会长熊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进入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中心球场后,她的第一感觉是大气和自豪,为能在武汉学习成长而骄傲。熊松说,中央球场的比赛如此激烈,但她周围特别安静。静默观赛是大家对比赛选手无声的致敬,对运动精神的赞叹。

“让我印象最深的选手是中国‘金花’王蔷,听说她刚参加完外地比赛,居然在球场幸运遇见。看着她的认真坚持,看着她努力对待每一分的争夺,大家都不禁报以热情的掌声。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编辑 李尔静】


(作者:范婷婷 金雯 郑晓安 陈麒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