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建共享客厅,方便居民下楼常坐坐

左岭智苑社区“红色客厅”  记者李佳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7日讯 25日下午,东湖高新区左岭街智苑小区6号楼一楼单元进户空间内,葛化医院的医生挨个给小区居民量血压,等待的老人坐在靠椅上看墙上电视里的党建宣传片。

与部分小区老人关门闭户养老不同,这是智苑社区半年来的生活场景之一。今年3月,在所属左岭街党工委支持下,小区物业将9栋楼的进户厅辟成335平方米的“客厅”,摆张桌子、装上椅子,电视上了墙,方便居民们下楼常坐坐。物业的楼管员、党员时常到共享客厅,为居民进行政策宣讲,还开展医疗保健、消防排查等便民服务。不用受风淋雨,居民们也乐得下楼。

左岭智苑社区“红色客厅”  记者李佳 摄

“把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也打通了,下楼就是,零距离!”左岭街党工委副主任严耀开介绍,去年交付的智苑社区是棚改还建小区,居民都是葛化集团、武汉化工二厂等几个国企企业员工,涉及2000多户8000多人,目前已入驻的500户居民,都是老化工基地改造升级后遗留的“财富”。

“群体归属感较强的这样一个群体,怎么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居民自治?”左岭街党工委书记吴微观思索。有人觉得不可能:都是一群60岁到80岁的空巢老人,下个楼都难,怎么自治?

“那我们就上楼把老人家请下来!”鼎福盛物业党支部书记陈满清说,一个楼管员管两个“客厅”,办公地就在楼下的进户厅。高龄或生活困难老人都在他们心里“挂了号”,上门帮扶、提醒吃药、夜间巡查、教会老人用微信与子女联系。78岁的社区居民金万良是葛化集团后勤退休人员,从东北到葛化工作,一待就是60年,他说,子女都在市区工作,有次身体不适,他还托楼管员给买了菜。如今,9栋楼已拥有18个“红色客厅”,设有休息区、便民角、留言板等。

“我们把区里的消防大队、房管部门、燃气公司、派出所、特勤中队、供电部门、供水公司和葛化医院,都拉了进来”,严耀开说,社区采取“8+N”模式,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共建客厅,“改变了服务基层’碎片化’方式”。

东湖高新区组织部介绍,30年高新区发展史上,6次扩容,社区、村增加到近100个,产业园区8个,有像智苑社区这样的老国企人口小区,还有还建小区、民营职工社区和商业小区等,村民、产业人口等变居民,融合成新光谷人,左岭街的模式在518平方公里光谷内,有复制价值。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积极推行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百姓、机关服务基层三条线服务体系,构建了8个街道党工委+8个园区综合党委的党组织架构,光谷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记者李佳 通讯员刘龙生 李元庆)

【编辑:祝洁】

(作者:李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