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话题火了,更要反思人才为何出走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这几天,“张小平离职”的话题,在朋友圈里火爆起来。

张小平何许人也?西安航天动力研究院的原研究员。在研究所工作期间,张小平曾参与过多个技术研发项目,算得上是研究院的一名技术骨干人员。今年年初,这名“骨干”被高薪挖走了,为了留住人才,研究所向张小平发出了“回归令”。

这封“回归令”流入网络空间后,被炮制出了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一下子让张小平这个名字成为了舆论热点。27日下午,张小平之前所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张小平离职没有对全局造成太大影响。

不钻进张小平与研究院的“人事纠纷”中,把目光拉远一点的话,科研人员待遇不高,以及人才流失现状确实是现实,值得引起反思。

重视科技人才,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颖,却具时代特征。中国力求自主创新,自力更生,都更加需要核心技术的扶持,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科技人才毫无疑问是其间重要环节,是核心技术的“通行证”“发动机”。

就现状而言,科技人员大多数默默无闻,薪水可能没有“跳槽”高。这当然不是说,科研贡献仅仅用薪酬去衡量。那位负责人在回应时还表示,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人才流动,只要不违反规定,都应该尊重。科研人员留在国企,还是去民营公司,也都是在为中国科研事业做贡献。但是,这也让人反思,有没有给科研人才提供足够的才华施展舞台,是不是有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珍视专业人才,珍视科技人才,不能变成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要切实地提升科研人员的地位与待遇。一方面,我们呼吁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也向大批默默无闻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献上最高的敬意。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当高度关注科研人员的所需、所想、所求。甘于奉献,是科研人员的高尚选择,但提升科研人员的地位与待遇,也是社会不容滞缓的工作。当然,地位与待遇并不仅仅指薪酬,还包括尊重、荣誉、社会声望,以及科学的评价、激励,更切实的,还有通过改革给科技人员创造宽松环境 ,让科技人员”心无旁鹜“地投身科技事业。

在很多人的孩童时代,成为科学家是长大后的梦想,科学家是很多孩子眼里的时代英雄。对科研企业来说,人才流失很可惜,但并不可怕。如何让科研人员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不仅是科研企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编辑:符樱】

(作者: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