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梦想奔跑 为了幸福奋斗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20年蝶变纪实

欣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硕果累累。

从“比照重点高中”起步,20年走过市级示范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国家级示范校的辉煌历程,赢得“迅速崛起的新兴名校”的盛誉,校训“追求卓越,个性常青”解码了建校20周年的常青一中成功的秘诀。

较早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开展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实验,试行新型办学机制,探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常青一中血液里流淌着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风雨征程二十载,豪情满怀再出发。保持“常青”和勇争“第一”,常青一中永远在路上。

毕业典礼暨成人礼上,常青一中学子对未来充满向往。

■ 支部建在年级——党员教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019年7月底,毕业生汪林涵同时收到厦门大学、澳门大学、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等3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专程回母校向班主任郭志平赠送了一面锦旗,感谢郭老师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对其做免费个性化辅导。

在常青一中,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开展党员教师课余“一对一”辅导,是学校党建引领的重要抓手之一。

学校坚持党建铸魂。拥有60多名党员教师的常青一中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分别建在3个年级。包括校级领导在内的行政干部下沉到各个支部。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生动局面,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学校深入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党总支和3个支部分别建有教育党建工作室,用“红色阵地”提高党组织影响力;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充分调动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兑现承诺,在“承诺、评诺、践诺、考诺”4个方面着力,让党员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结合、党史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经验得到市教育局党委充分肯定。

身兼党总支书记的魏义华校长严于律己,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群关系,形成了高效务实的“干事文化”。他身先士卒,长期坚持深入课堂、主持课题研究,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临近高考,2019届高三学生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高三年级支部书记张慧每次下课都会找几名学生聊一聊。作为班主任,她必须了解学生考前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高三(2)班的张雯昕是她特别关注的学生,连续的考试失利让张雯昕几乎丧失了信心。为了帮助张雯昕,张慧找到她的专业课老师了解学习状况,还去她家进行了几次家访,动员家长配合调整她的心理状态。

在张慧带动下,高三年级支部18名党员教师全部主动参与到学生心理状态的摸排工作中,建立重点学生跟踪档案。5名党员班主任教师定期到心理咨询室“坐诊”,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

以党员教师为引领,常青一中建立由党员教师组成,以市学科带头人、市“十佳班主任”和博士领衔的3个系列9大名师工作室,使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一支朝气蓬勃的新秀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近年来,学校党建经验先后在全市会议上交流,党总支先后荣获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党风廉政考核第一名、市教育系统“十佳教育党建工作室”、市直属单位“五星基层党支部”、市教育系统“十佳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020年,学校被市纪委教育纪检组评为武汉市政治生态试点学校。

常青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魏义华(中)与学校班子成员共同谋划学校发展。

■ 创新铸就辉煌——“活力常青”是这样炼成的

常青一中在全市教育系统率先探索岗位设置、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三项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全员聘用,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绩效考核”的原则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强化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催生了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这项改革荣获武汉市教育改革创新提名奖,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推广。

用人制度改革激发了办学活力,成就了常青一中的办学特色之一——“活力常青”。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学校不断为“活力常青”注入了新的内涵。

2017年起,常青一中发挥资源优势,与武汉外国语学校联合办学,开设“外校实验班”,由武汉外国语学校和常青一中骨干教师共同执教。开办4年来,“外校实验班”通过共享优秀师资、构建同步课堂,向资优学生提供差异化教育。在历次联考中,常青一中“外校实验班”成绩喜人。2020年高考,首届“外校实验班”实现开门红,600分以上4人,一本上线率达82.35%。上常青一中、“读”武汉外校、考“双一流”建设大学,已然成为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合适选择。

此外,常青一中也是武汉市较早开展国际化办学试点的重点高中之一,常年聘请外教,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自主组织完成国际友好师生互访。2012年,学校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签订协议书,正式引进德语课程,不少学生获得歌德学院奖学金和到德国公司实习的机会。2015年9月至12月,学校承办了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课程最丰富的国际友好城市中学生来汉交流学习项目。目前,常青一中分别与英国、韩国、德国的7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签订合作协议。2019年,常青一中被评为“武汉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2021年,学校又尝试开设“外校国际班”,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拓宽学生成长渠道。

早在2012年,常青一中就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优质多样的实践与研究,从大文大理、音乐、美术、传媒、体育等方面搭建成才“立交桥”。2018年,学校构建“STR”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20年,常青一中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常青一中承办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友好城市中学生来汉交流学习项目现场。

■ 梦想开创未来——跻身省级示范高中第二方阵

常青一中创建之初就自带“市教育直属高中”“重点高中”的光环,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同类学校前列,始终保持“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良好态势。

但是,常青一中不满足于现状。学校自我加压,矢志于把“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建校要求转化成“高质量”的办学水平。

2016年,经过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和周密准备,常青一中正式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跻身省级示范高中第二方阵,实现“常青梦”。

逐梦路上,常青人唱响了奋斗之歌。近年来,学校陆续引进骨干教师6名,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市级招聘平台,学校从“双一流”建设大学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师资结构。

目前,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6人,高级教师50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6人,优秀青年教师24人,市、区十佳班主任5人,优秀班主任18人,省、市、区骨干教师占62%。

学校持续开展青桐计划、名师工作室、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岗位练兵、教育读书联盟、教师社团等活动,坚持面向青年教师开展暑期培训、五项技能竞赛、才艺展示、读书分享等活动,建成了一支专业化、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先后有汪琴、黄艳武、胡利梅、骆婵等教师在全国、武汉市的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或一等奖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教师1人参与湖北省合格考命题(武汉市仅有3人),4人参与武汉市高三调考审题,3人参与撰写高考试题评析和备考建议,1人参编《湖北省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5人入选市学科中心组成员,2人入选省教材委员会专家库。2020年全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共有56人次在各级各类论文、微课及教学竞赛等评比活动中获奖。2021年,学校又有1人参与湖北省高考的命题审题工作。

在武汉市,常青一中也是较早试行高中课改的学校之一。学校主动应对“新高考”,构建与“走班选课”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形成和完善了高效课堂、个性化辅导和精准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首创了“6+1+1”课程体系:“6”代表国家课程,“1+1”是指学科拓展课程和自主学习课程。积极打造研究型学校,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新型课堂“STR”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九大学科教学子模式,指导教师编写了覆盖全学科的900余份导学(练)案。李仁青同学就是学校“STR”教学模式的受益者之一。2019年,她在武汉市教育局与中科院举行的全市中小学自然生态课题研学上摘得一等奖。2020年高考,她取得了理科647分的成绩。李仁青介绍,“STR”课堂就是课前同学们以老师研发的导学案为引导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小组同学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合作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来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会了自己如何深层次研究,如何发挥团队力量,上讲台展示环节更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生们的钻研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浓了,高考成绩的提高就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钻研精神等能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2016年以来的高考,常青一中一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其中,2020年高考一本录取117人,比2019年增长21.9%。2021年高考再传捷报,高考一本上线141人,比2020年又增长了21%,实现一本上线人数“六连增”。学生考入“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及近年“双一流”建设大学的人数连年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起,常青一中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办学机制,不断改善和提高生源质量。2018年以来,学校录取分数线实现从“踩线录取”到“择优录取”的提档升级,稳居第二批示范高中前列。

奋斗和创新贯穿了常青一中的全部办学历史,接续奋斗和创新是常青一中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站在建党100周年、建校20周年节点,常青一中而今迈步从头越。

师生的课题研学《奇妙的微藻世界》荣获全市一等奖。

常青一中青年教师五项技能竞赛现场。

(本版撰文、供图:郑敏)

【编辑:舒筱  实习生 倪玉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