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圆桌|家长深夜12点问老师“睡了吗?” 设计作业是老师的一种能力


付国屏

    王玮

    孙斌


    近期有一则家长们热议的新闻:小学生爸爸深夜12点问女老师睡了吗,吐槽作业太多,连老师都睡了,孩子却还没睡觉。怎样的家庭作业才是科学合理的?本周“校长圆桌”邀请到汉阳区墨水湖小学校长王玮、洪山区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校长孙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付国屏,聊一聊与家庭作业有关的话题。

    话题一:不仅小学生家长吐槽作业多,不少初高中家长也反映作业量大,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同学段,作业量有相应的标准吗?

    付国屏:作业的本义是做或从事某项工作、任务或活动,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生理和心理压力,但这种负担是正常的。如今的现实是,教育的“剧场效应”,让学校、家长、社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孩子们抬不起头。

    王玮:作业量大的现象在各学段均存在,但因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书写能力不同,会出现“吃不饱”和“撑不下”两种状况。今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不超过2小时。

    孙斌:社会激烈的教育竞争使老师、家长的压力都很大,如果不布置作业,家长会责怪老师不负责任。而且学生思维能力有差距,老师也希望通过作业检验学习效果,再有针对性地辅导。所以有些一、二年级老师也会布置家庭作业,这反映出考试成绩仍被当作各种选拔的唯一标准的社会现实。

    话题二:老师们每天布置作业时会不会相互沟通一下?除了学校作业,不少孩子还有课外辅导班作业,老师会不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王玮:学校一贯强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关注全学科教学,整体调控本班作业量。每班专设“作业布置墙”,每科老师在墙上明确标注当天作业及完成时间,后续老师必须关注剩余时间并做合理作业布置,避免作业扎堆和过重负担。至于课外培训,我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学业水平和内在需求慎重选择。课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孩子确实能起到助推作用。但对于基础薄弱,学校学业都有困难的孩子,切勿本末倒置。

    孙斌:小学家庭作业以语数学科为主,常规性训练较多,例如:每天读半小时书,练习口算10分钟等等,老师们基本能把握学生整体作业量。即使某天其中一门学科作业比较多,其他老师看到后也会相应减少作业量。关于课外辅导作业叠加的问题,老师们恐怕很难考虑。如果有家长向老师反映这一问题,一般会根据学生成绩状况酌情减少作业量。

    付国屏: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要变革。一是课时安排要留白,我们每天空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习,每周两节课让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很多作业都可在校内完成。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七、八年级的26个班全部进行翻转课堂平板教学,用线上线下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话题三:如果有家长抱怨作业多,老师会怎样处理?会不会有针对性地布置弹性作业?

    孙斌:如果家长整体抱怨作业多,反映出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确实太大,或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可以适当减量。如果是部分人抱怨作业多,就需要针对这些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作业。中小学教师非常忙碌,很少有时间去研究作业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大部分学校也忽视了家庭作业设计的指导培训,造成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或超量、或超难、或针对性不强。因此,我认为要加强教师作业设计的技能培训,提升设计教学复习巩固环节的素养。

    王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以“质”为前提,巩固记忆类的作业讲究合理搭配和有效取舍,探究提高类的作业注重分层布置和实践运用。拓展性和实践性作业,可以作为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学力自主选择,老师们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对该生的作业要求和辅导策略。老师们还应适当关注家长的动态,既要听取意见也不苟同个别,除了作业量、难易程度,也应该关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弹性沟通。

    付国屏:作为初中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作业行为负责,比如规划作业完成顺序、管理时间、思维调整、激励自己等。

    (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 郭丽霞整理)

【编辑:施政】


(作者:杨幸慈 郭丽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