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聚集之地

        文/李皖

在众声喧哗的年代,一切都成了噪音。

你要是说话,你也是噪音,无论你是发帖者、跟评者,写文章的、打酱油的。

也无论你是教授、叫兽,专家、砖家,大师还是大湿。

但是,必须有声音出现,必须有真知灼见被听见。

怎么办?读+的做法,是设置一个坛场。

真知灼见要被听见,持真知灼见者,须被请上讲坛。

声音若不是噪音,那么倾听,须被恢复。得静场,得有人讲,得有人听。讲者和听者,用心讲和用心听,在此前提下,倾听关系,被重新确立。

所以第一步,读+其实是恢复了“权威”这种东西。

在一个开放的、鼓吹自由的,以为人人发言才是理想之境的年代,权威近乎臭狗屎,所以教授才会成叫兽,专家才会成砖家,大师才会成大湿。

但我们已经发现,没有教授、大师和专家的年代,是如此的荒凉,繁华似锦的真正的荒凉。一个意见纷纷、你喊我叫的年代,貌似锣鼓喧天,其实很多时候,却像是万马齐喑。

读+重新发现了教授、专家和大师;重新发现了他们的珍贵;重新发现了,在人类一切重要领域,教授、专家和大师,依然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社会正是这样运转,人类正是如此进境,在真正的真知灼见烛照下,有力向前。

读+第二步,是发现问题,试图解答问题。那些迫在眉睫的、近在眼前的、发生在现实里的、行进在时间中的问题,读+其实是拿这些问题,去问计于民,问计于苍生,问计于当下的时代。

因此,这每一桩议题、每一个洞见、每一丛金句,其实是跳出来的,被时代所驱赶,被问题所挤压,被现实所追迫,活蹦乱跳跳出来。如此,教授、专家、大师才有意义,他们的意见才真正成为真知灼见,才闪闪发光、光彩照人。

读+第三步,英雄不问出处,时势的确造英雄。一方面,教授、专家、大师不是原来的教授、专家、大师,他们出现在各方,因卓越于世而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因为众声喧哗,每个人都有意见,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意见,所以教授、专家、大师必须有真家伙,他们的意见必须是更卓越的意见,如此才能在讲坛登场,如此才真正值得倾听。读+其实是在意见纷纷的年代,将那意见最好的,请上台来,让众人听见。因为意见纷纷,因为完全开放,他们的意见,也确实出落得更高明、更深邃、更漂亮了。

这也就是读+所标榜和追求的,高度、广度、深度、温度,更高、更广、更深、更暖。

最近,读+将历年访谈,集成《有些问题我想清楚了》《找到热爱》《庆祝有意义》三本书。开放的、人人发言的年代,必有高处,必见辽阔。当时代集聚于这高处,我们发现,这言语是如此千机万端,如此精彩,如此波澜壮阔。

它们值得你倾听。




(作者:李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