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爱“拆玩具”,这个男生大学4年拿了10个国家级奖项

早上8时赶到学校机器人实验室,一直待到晚上10时再回寝室休息。这个学期,湖北工业大学大四学生李佳阳一直在忙着做自己的毕业设计。

从小就爱拆玩具、琢磨机械原理的李佳阳,在高考时选择将这份兴趣变成学业。大学4年来,他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斩获10项国家级奖项。近日,李佳阳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推免至重庆大学,将攻读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延续自己与机器人的不解之缘。

儿时兴趣变成了长大后的专业

李佳阳。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李佳阳是山西人,2018年考入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3日,长江日报记者在该校机器人实验室见到李佳阳时,他正在给一个形似投篮机的机器人编程。这是他即将完成的毕业设计。

“我从小就喜欢动手拆玩具。”说起自己对机器人的兴趣,李佳阳打趣道。小学四、五年级时,他就萌发了对机械原理的兴趣,经常将自己的玩具拆开,研究其中的零部件组合以及运转原理。曾经家里有一辆遥控车,李佳阳动手将其全部拆散,又找来一些配件,给自己改装成了一艘电动船。

李佳阳在编程。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到了中学,接触到电脑、编程等知识后,李佳阳联想到自己摆弄过的那些玩具,逐渐对研究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机器人本身就是电子产品加软件编程开发出来的。

正是这份兴趣,促使李佳阳高考后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学前的暑假,在学校新生群里,他就被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深深吸引,开始与实验室的学长接触。整个暑假,他一心扑在编程学习上,围绕C语言编程方面的知识,不断向学长们请教。

大一开学后,李佳阳跨级参加大二的机器人实验室选拔,并顺利通过考核。当时参加考核的20多人中,只有不到10人入选。

4年斩获10项国家级赛事奖项

李佳阳和团队伙伴一起设计的机器人。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自大一加入机器人实验室起,李佳阳随团队连续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四项,全国二等奖四项,全国三等奖两项。

在实验室里,李佳阳主要负责操作与控制机器人,按照设定程序执行相应任务。由于是大一提前加入机器人实验室,李佳阳要“恶补”高年级的专业知识,提前接触和自学机器人原理。他大学四年的生活状态一直是“早出晚归”,每天往返于寝室、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尽管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已经足够勤奋,但他还是常说:“还有优化的空间,与强队还有很大的差距。”以此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团队备赛转到线上,不少学长也要将精力投入考研复习,备赛进度出现很大问题。这时,尚是大二学生的李佳阳成为团队“领头羊”。他重新组织机器人队,招纳2019级新成员,腾讯会议全天在线,实时沟通问题,从零开始带着他们起步。

2020年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推迟到了10月份。比赛前两天,参赛机器人的运转还是失误频出,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这时,李佳阳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全部拆了重新做。”他带领团队用两天时间重新搭建了一个崭新的机器人,比赛前一晚大家仍在通宵调试。最终,李佳阳和他的团队顶住了压力,获得大赛一等奖。这也是湖工大机器人队首次排名全国十六强。

想把机器人研究当作毕生事业

李佳阳动手能力很强。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在湖工大机器人实验室里,有一个基本成型的四足机器人,李佳阳操作起来非常熟练。这也是他组织团队研究的,当下热门的仿生足式机器人。

研究过程中,李佳阳发现,机器人跳跃落地时,腿部会受到极大冲击,导致出现弯曲现象。发现这一问题后,他立刻从算法中分析,从机器人运动的加速度出发,设计新的跳跃算法,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机床与液压》将该项研究成果发表。

在校期间,李佳阳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问及成功的秘诀,他想了想说:“上课要坐前排,积极跟老师互动,加深自己对讲解部分的印象。要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尽量在上课时间把内容弄清楚,课下就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追进度。”不懂的内容,他会自学课本,利用网上资源把知识补起来。

保研至重庆大学机械专业,李佳阳想把机器人研究作为自己坚持的事业方向。他告诉记者,学习研究之外,他也有可能尝试在机器人领域创业,“我会继续研究机器人控制理论,希望能在这一领域精进,为国家未来的机器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小份力量。”(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陈凌 王丽莎 陈宇涵)

【编辑:邓腊秀】

(作者:邓小龙 彭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