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大学教师不幸离世,年轻人猝死为何越来越常见?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12日讯(记者黎清 通讯员吕惠)12日,一则《35岁大学教师校外旁听时不幸离世,幼子尚在哺乳期》的新闻,让人痛心不已。近年来,年轻人突发心脏骤停导致猝死的新闻频频出现,令人唏嘘。正值年富力强的年龄,为何会突然心脏骤停,甚至连一些运动健将也不例外?

年轻人猝死越来越常见

年轻人心梗更容易“要命”

“猝死的人中,八成以上是心源性猝死,而其中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又占了绝大部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张勇介绍,年轻人猝死确实越来越常见了。10年前,40岁以下的猝死患者一年也碰不到几个,现在有时一个月就会碰到好几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不鲜见。

张勇介绍,“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让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至少年轻了10岁”。潜藏的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高压、高强度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加班熬夜,过食高盐高糖高脂食物,喝酒抽烟,不爱运动,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引发心脏病甚至是猝死的“罪魁祸首”。

年轻人发生心梗的猝死率比老人要高得多。张勇解释,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干道”,其他血管是“小路”。很多老年人长期心肌缺血,在“主干道”逐渐被“围堵”的过程中,旁边的“小路”会被慢慢“打通”,一样能供血。

而绝大多数年轻人心梗都是首次发病,一旦“主干道”被血栓堵住,或是突然血管痉挛关闭,就会出现完全“断流”,极易发生大面积心梗甚至猝死,冠心病年轻化是年轻人猝死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挽救猝死黄金5分钟极关键

张勇提醒,相当一部分人在猝死前都有预兆,比如会突然出现心慌、喉咙发紧,胸闷喘不过气,浑身无力,眼前突然黑矇甚至是发生晕厥。此时应该马上休息,立即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

张勇表示,要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需要在心脏专科做一个常规体检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生活方式上,应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戒酒,不要熬夜,发展健康爱好,避免不良的压力诱因。

除了必要的心脏检查外,极有效方法是: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第一目击人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外,最好能在“黄金5分钟”以内实施心肺复苏。张勇说,心源性猝死从症状出现到脑死亡只有5分钟的抢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即便是心跳恢复,大脑的损害也不可逆了。

【编辑:符樱】

(作者:黎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