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撤县设区,四十年沧桑巨变,看黄陂华丽蝶变



美丽的前川新城掀开了发展新篇章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举国上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黄陂也迎来了撤县设区20周年。

纪念,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冀。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20年前的10月15日,市人民政府印发通知,撤销黄陂县,设立黄陂区,掀开了黄陂新的一页。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因改革开放而旧貌换新颜,黄陂也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顺势而昌,阔步向前!

这是黄陂加快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黄金时期。从昔日穷乡僻壤的北部山村到今天人气爆棚的旅游景区,锦里沟、清凉寨、云雾山见证了黄陂农业农村从传统种养殖到绿色发展生态兴农的脱胎换骨、涅槃蝶变。从名不见经传的官田村、张家榨村、胜天村到驰名中外的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玫瑰园,红红火火的农家乐鼓起了农民的腰包,“全域旅游”“美丽经济”成为黄陂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和靓丽名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和优良的投资环境进入全国工业实力和投资潜力“双百强”。中车长客、宝钢金属、周大福、比亚迪、卓尔通用航空等大批高科技项目落户竣工;都市农业、电子商务、智慧物流风生水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外贸易增幅夺全省之冠。

这是黄陂关注民生福祉、全面深化改革的和美时期。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黄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挖掘发展新动能,共享发展新成果,力促幸福指数新提升。以“三乡工程”为抓手,通过“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关键要素,带来发展的巨大活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居民衣食住行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基础保障性住房等实现高标准全覆盖。先行先试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交通惠民新政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和区级医院、街乡卫生院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亮丽风景线。健康管理“黄陂模式”在上海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交流推广,入选中英文典型案例。“厕所革命”引领风气之先获央视聚焦。黄陂先后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和学前教育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服务示范区等称号。

这是黄陂推进民主法治、全面依法治区的善治时期。我们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区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更加广泛,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完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不断规范运行机制,行政效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不断精简优化调整“权力清单”。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创新社会治理“1+10”政策,持续开展“法治黄陂”“平安黄陂”创建,实施全域性网格化管理,形成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视频监控全覆盖,治安环境明显改善,“扫黑除恶”办出一批典型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黄陂被评为全省普法先进区,区公安分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红色物业”引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幸福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带动社会广泛参与,新乡贤群体不断壮大,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基层组织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向深度延伸。

这是黄陂强化自信自律、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升时期。面对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坚持以党建促全局、带各方,凝聚了团结奋斗的新力量。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区各级党组织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并进行述职评议考核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务合一”全覆盖并不断提档升级。深化拓展“红色引擎”工作机制,黄陂区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单位”。“两个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洁建设取得实效,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明显净化,黄陂区纪委获得“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区委的领导下,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全面提升,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日益强化,全区上下形成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气场。从严管党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示了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敢于胜利的伟大力量。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改革开放的40年,是黄陂风雨兼程的40年,是梦想成真的40年,是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日臻满满的40年。一百多万黄陂儿女不忘党恩,无愧自己!

奋进攻坚不觉苦,笑看前路共识长。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坐标,以更加科学的理念谋划发展路径,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产业培育短板、基础设施短板和小康建设短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必须坚持效益导向,升级增效,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民生导向,一切工作都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感到的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导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级干部头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执政本领,以党风正社风淳民风,为黄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凝聚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已经取得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壮丽雄伟的篇章!

黄陂的明天会更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黄陂区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曾晟接受了本报专访。

近年来,黄陂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木兰湖一碧万顷,清澈如镜

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做好四篇文章

问: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黄陂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可以介绍一些特色亮点吗?

曾晟: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黄陂区“撤县设区”20周年。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符合黄陂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2.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580.9亿元,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5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3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12%。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七年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十强,2017年位列一类县市区第4位,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近几年,全域旅游、健康管理、“旅游厕所”、“三乡工程”等工作形成特色亮点,在全省甚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困难家庭住房保障、贫困生入学资助、贫困户就医“零负担”、中小学校车服务、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实现村村通校车、村村通公交。

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黄陂区将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宜居宜创宜游兴区的绿色发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思路,重点做好“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城建设、脱贫攻坚”四篇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争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全面对接融入长江新城规划建设

问:长江新城规划建设给黄陂带来历史性机遇,黄陂区如何抢抓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曾晟:突出大机遇,加快建设长江新城配套发展和服务保障区。黄陂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是长江新城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面积554平方公里,黄陂纳入规划建设区域313平方公里,占56%。长江新城起步区30平方公里,黄陂纳入规划建设区域17平方公里,占53%。应该说,黄陂是长江新城规划建设主体区、起步区。长江新城致力打造代表城市发展的最高成就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高新高效产业集聚区,不仅直接带动我区纳入统一规划建设的武湖、三里、大潭、前川东等地区高新高效产业快速集聚、城市功能快速提升,而且辐射带动黄陂全域区位价值快速提升,特别是辐射带动黄陂南部滠水西岸汉口北-盘龙城-横店“临空副城”发展带等跨越提升。我们要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全面对接融入长江新城规划建设。首先,积极承担长江新城主体区、起步区功能,全力参与、配合、服务长江新城统一规划建设。同时,全域战略性承接长江新城发展辐射带动,重点在空间布局上呼应“滠水东岸”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布局,重构黄陂“滠水西岸”未来发展定位及规划布局,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对接“滠水东岸”长江新城高新高效产业布局;打造黄陂“滠水西岸”长江新城产业配套承接区、功能配套服务区、生态环境保障区,建设黄陂“滠水西岸”生态景观带及高质量发展产业带(前川产业新城—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环后湖临空产业集聚区—府河后湖生态湿地景观带)。

发挥区位优势

打好“临空经济”壮大提升牌

问:黄陂位于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如何利用现实优势做大做强临空经济?

曾晟:突出大临空区位发展优势,壮大提升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黄陂最大的现实发展优势是临空经济核心区,当前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打好“临空经济”壮大提升牌。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临空经济区发展定位,立足承接空港辐射带动、服务空港功能升级,加快形成产业临空特色突出、临空产业配套完整、临空产城服务完善、湿地生态环境优美的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突出临空指向产业,加快壮大提升航(临)空总部、航空修造、临空物流、临空商务配套融合发展格局。依托国航、东航、友和道通等航空总部企业,吸引更多航空(临空)总部企业入驻,打造武汉航空(临空)总部集聚区;依托比亚迪、惠强新能源新材料,卓尔通航、中车修造等高端装备制造,翰宇药业生物医药,周大福、尚鼎珠宝时尚研发加工,吸引更多的临空高端制造企业聚集,打造临空先进制造区;依托菜鸟、普洛斯、顺丰、圆通、邦送、越海等临空物流企业,打造现代智慧临空物流区;依托百联奥特莱斯、麦德龙购物中心等,打造临空商贸服务区。突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府河湿地公园、黄花涝民俗特色小镇,打造环府河生态文化景观轴,擦亮空港连接武汉的“生态文化封面”。

建设世界级商品展示交易及智慧物流平台

问:汉口北大市场承担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是中西部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下一步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曾晟:突出汉口北大市场发展优势,加快提升现代商贸物流枢纽区。按照中部规模最大、全国品质最好的发展定位,依托“汉交会”、国家市场贸易方式采购试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平台,加速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武汉区位、交通、市场优势以及汉口北线上线下商贸物流聚集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着重围绕电商特别是B2B交易平台、外贸特别是跨境电商,建设世界级商品展示、交易、结算中心及智慧物流平台,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网上汉口北”。

依托大生态山水资源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问:近几年黄陂全域旅游发展火爆,下一步如何将黄陂的生态旅游提档升级?

曾晟:突出发挥大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大生态山水资源+大都市近郊区位的综合优势催生黄陂火爆的全域旅游,打开了黄陂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空间。黄陂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发挥大生态、大近郊区优势,突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村景融合,走生态改善提升、村湾美丽宜居、旅游提档升级、农民就地致富的生态经济、旅游经济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高水平推进“拥抱蓝天”“四水共治”“绿满黄陂”等生态建设工程,让黄陂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按照“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加快推进村湾规划集并、绿化美化、文化传承,打造田园、家园高度融合的美丽乡村连绵带,让村湾变景点、实现全域成景区。瞄准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97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景群。

补齐发展短板

加快建设民生改善先行区

问:黄陂经济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下一步如何保障加快民生改善?

曾晟:突出民生服务大保障,加快建设民生改善先行区。坚持把发展的落脚点放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上,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公共资源重点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争当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民生改善先行区。加大城区老旧社区改造、农村村湾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创建交通惠民示范区,完善提升城乡骨干路网、旅游环线、城区微循环路网、村湾连通道路,提升城乡公交保障水平,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民生托底工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标准,加大产业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完善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失业致贫、失学致贫阻断机制,全面实现贫困户住房“零危房”、困难家庭“零失学”、城乡家庭“零失业”。


1998年10月15日,在黄陂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日子。武汉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撤销黄陂县和新洲县设立黄陂区和新洲区有关问题的通知》。从这一天起,黄陂正式撤县设区,踏上了从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区迈进、从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区跨越的新征程。

生产总值是20年前194倍

2008年10月28日,黄陂在撤县设区十周年之际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典仪式。十年耕耘,回顾辉煌成绩:从1998年到2007年,黄陂生产总值从38.09亿元增加到123.77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76亿元增加到50.15亿元,增长7.7倍,年均增长27.2%;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8.7倍,年均增长26.4%。2005年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76个县(市、区)中位列第八,全区GDP总量位居第一,地方财政收入位居第二。2007年再次跻身“全省十强”,在一百多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三。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至2018年,今年也是黄陂撤县设区20周年。从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一串惊人的数字:2018年黄陂生产总值预计可以达到740.58亿元,是1998年的19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是6403.09亿元,是1998年的115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21亿元,是1998年财政收入的46倍。这些数字背后既是社会的巨变,也是时代的发展。这些数字更是凝聚了无数黄陂人民的汗水与智慧。

武汉之北生态新城活力迸发

从今天回顾历史,当初撤县设区真真切切地拉开了黄陂腾飞的序幕。大武汉之北,活力迸发、智流涌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强势崛起。

黄陂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区政府所在地前川地区正在按中等城市规模发展前进,黄陂广场、文体广场、黎元洪广场、双凤公园、沃尔玛、华谊影城相继建成,292、295、296、298、299、PG3、PK3等形成南部公交一体化。汉口北、武湖、滠口等南部经济带已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主城发展。轻轨一号线延伸线直接抵达汉口北,通往前川的地铁线已经动工,让黄陂与主城的距离更近了。

毗邻汉口、坐拥高铁路网、空港,发展空间广阔、生态山青水秀等综合优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七年跻身全省区域经济十强前列,黄陂在武汉“1+6”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生态黄陂,幸福黄陂,美丽黄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链接:

20年黄陂综合实力提档升级

“武汉之根”:黄陂境内的殷商遗址盘龙城,使武汉的建城历史明确为3500年,被誉为“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武汉之窗”:这里坐拥亚洲最大的汉口北编组站、国际航空枢纽天河机场、阳逻深水港的延伸水岸线,是对外交流、招商的重要窗口。

“武汉之肺”:黄陂现有森林面积106万亩,占全市的46%,拥有武汉最高的山、最洁净的湖、最大的森林公园。

“武汉之星”:黄陂是武汉面积最大的城区,形成北部生态旅游区、中部综合服务区、东部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西部临空经济发展区,南部商贸经济区,成为武汉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有实力的新城区之一,连续多年跻身于湖北省综合评价前三甲。


【撤县设区背后的故事】

下午三点的早餐

讲述人:胡炳基,黄陂区退休干部,曾任黄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陂撤县设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武汉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启动了撤县设区。黄陂是否改区?经过论证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黄陂撤县设区,这样不仅有利于黄陂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而且能更进一步融入大武汉。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黄陂撤县设区,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很高。1995年12月,黄陂撤县设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明确工作专班。我担任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在当时,黄陂撤县设区是主流方向,事关黄陂一百多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黄陂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绝佳契机,对此我深有认识。

当时,撤县设区领导小组由5人组成,一方面积极收集有关资料,起草有关文件、报告,深入阐述黄陂撤县改区理由,列举黄陂方方面面的优势,展望改区后黄陂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与上级的联络,请上级指导和支持黄陂撤县设区有关工作。平时的工作有申请、汇报、沟通、调研、考察和批复,中间出现过很多状况,焦虑、担心成为家常便饭,偶尔也有激动与欣喜。

纵观黄陂撤县设区,这一工作历时四年、两届政府。作为黄陂撤县设区的亲历者,回首这段走过的路程,可谓是酸甜苦辣五味陈杂,其中很多事件刻骨铭心,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至今还停留在眼前挥之不去。比如“下午三点的早餐”。事情起因于,常务副县长、我、魏云乔、李登田四人,一大早就由北京城最北端赶往市区,在八点左右见了一位全国政协的干部。有关工作汇报完毕后,我们又得到通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要接见我们。近十一时,我们告别王主席后,再次赶赴民政部,向民政部一位处长汇报工作情况。等我们赶到时,民政部已经下班。为了尽量将工作往前面赶,于是我们四人就一直在民政部等。下午两点半,民政部工作人员上班,我们作为第一拨办事人员被最先接待。等我们最后将有关工作完成时,已是下午三点,这时几个人感觉饥肠辘辘,才记起起床后至今腹内空空,这才到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人吃了一碗面条。

尽管黄陂撤县设区遭遇过搁浅、发生过意外,但我们一直坚信,黄陂社会经济发展实力具备撤县设区的条件,按照程序,规范流程,完善资料,黄陂改区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时机成熟,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终于在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下发批文同意了黄陂撤县设区的请示。接下来,省级有关部门纷纷发文,10月15日,武汉市也正式下文,至此,黄陂撤县设区有关手续审批方面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至今我还记得1999年3月28日,武汉市黄陂区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在横幅、鲜花、掌声、欢笑汇聚成的欢乐气氛中,来自北京、省、市的众多贵宾和黄陂四大家领导班子、各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以及从各乡镇赶来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欢庆一段历史性时刻:黄陂撤县设区挂牌仪式隆重举行。

当“中国共产党武汉市黄陂区委员会”、“武汉市黄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黄陂区委员会”四块牌子的“红盖头”被掀起时,会议中心里掌声雷动。当晚,市、区电视台对黄陂撤县设区进行了报道,一时间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欢乐的气氛传播到全区每一个角度。


坐落在黄陂的国家级门户机场、华中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T3航站楼综合体成为武汉通往世界的新大门。

作为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黄陂近年来借助区位和生态优势,努力推动区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陂飞速步入发展快车道,这里是长江新城主体区、临空经济核心区、商贸物流枢纽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乡工程样板区。

今年,黄陂从做快长江新城、做高临空经济、做活商贸物流、做火全域旅游、做强“三乡工程”这五个方面助推黄陂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黄陂区各项经济指标“飘红”。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值、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开工数、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位居武汉新城区第一,用电量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黄陂工业经济基础一直较薄弱。去年,黄陂工业经济一跃而起,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第66位。黄陂区厕所革命、城管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并获得央视新闻联播聚焦。事实上,厕所革命、“城管革命”进农村、全域旅游……在还未提出这些概念之前,黄陂就大步迈出了改革发展的步子。凭借清晰的发展理念和充足的定力,黄陂从一张白纸上起跳,奋力拼搏赶超,坚定不移地实践并开花结果,形成了全国经验。

近几年来,黄陂经济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由大学生创业搭建的美人购电商平台等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位于前川的辰龙电子公司的发展代表了一批新技术企业的壮大;三里桥兰氏蔬菜有限公司从蔬菜的种植、配送到加工,将蔬菜送到市民餐桌上。

今年,黄陂公交实现一体化、黄陂居民免费游景区、免费健康体检……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整体提升。滠水河上架起三座大桥,地铁线也即将从前川新城穿城而过,一个现代化生态新城黄陂正迈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


做优长江新城

倾力打造武汉“第四镇”

2017年7月,长江新城起步区选址武湖(黄陂)—谌家叽(江岸),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54平方公里。其中黄陂区占总面积的3/5,达到313平方公里。从长江新城用地图可看出,未来,长江新城中期发展区将由拓展到沿滠水河向东沿四环线至青山长江大桥武湖端处。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近年来,黄陂区站在“百年新武汉”的角度,将长江新城打造成一个国际示范新城。为此,黄陂区委区政府把长江新城的建设和规划放到第一位,专门设立长江新城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长江新城的各项战略布局以及相关措施,严格落实“五管控”(规划管控、违建管控、房产管控、户籍管控、市场主体管控)。

据了解,长江新城黄陂片区涉及武湖、三里、大潭的全部和滠口、前川、六指的部分区域,共109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22万人。2017年,区域内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区的五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区的四分之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六分之一。

做高临空经济

千亿级制作产业生根发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7年前,武汉启动“工业倍增”计划,一个以天河机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园横空出世。

黄陂划定“一主两辅”工业园区布局。“一主”是指临空产业园,面积62平方公里。“两辅”为前川新城工业园、汉口北配套工业园,面积分别为16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投资50亿元的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落子黄陂临空产业园。

2012年底,中车武汉长客轨道装备公司修造基地在前川新城工业园开工建设。统计显示,自2012年中车长客在武汉布局生产基地以来,武汉14个地铁项目总计招标1996辆车,中车长客拿下1404辆,市场占有率达70%。不久前,中车长客又中标光谷有轨电车加车项目17列车订单。

中车长客迅猛发展,让黄陂布局千亿级产业的梦想生根发芽,工业经济结构的筋骨逐渐形成。除了既有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外,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惠强锂电池隔膜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板块,以周大福珠宝研发加工、爱帝服装设计加工为代表的时尚创意产业板块,以卓尔通航、全真光电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业板块,以翰宇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板块,正引领黄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做活商贸物流

放眼世界布局“海外仓”续写百年传奇

汉口北商贸物流区汇集天河机场、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武汉长江新港等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16.8平方公里,建设有小商品、汽车配件、农副产品、电子数码、家具、建材、农机、钢材、成品油、中药材等10个专业市场,农副产品加工、家具、服装、石材、轻工类小商品、珠宝等6个工业园,建设总面积1800万平方米,总投资720亿元。全部建设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商贸物流收入5000亿元,税收60亿元,解决就业50万人。

近年,汉口北快速转型、华丽转身,将专业市场以及商贸物流配送从线下搬到线上,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纳入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通过自建、共建方式,汉口北在全世界布局“海外仓”资源,预计年内上线“海外仓”将突破100个。

在汉口北带动下,2017年黄陂区实现外贸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300.4%,增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实现外贸出口额1.59亿美元。累计报关单量超过6000单。“货到汉口活”,如今的汉口北,正在续写这一百年传奇。

做火全域旅游

融入“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黄陂林地面积达106万亩,约占武汉市的一半,森林覆盖率达36.9%,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有“武汉后花园”之美誉。截至目前,共培育出21个木兰系列景区,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7个,A级旅游景区数量在全国区县中名列第一。此前,曾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区”等称号。

近年来,黄陂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文化品牌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黄陂区成为武汉新城区旅游事业发展的领头羊,大步迈入全国旅游第一方阵。黄陂,已经成为旅游投资的洼地。接下来,黄陂将主动融入武汉“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以木兰山为核心的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形成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旅游目的地。

做强“三乡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88.7亿元,其中市民下乡19.1亿元,能人回乡32.5亿元,企业兴乡37.1亿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通过王家河街胜天村、王家河街木兰草原、姚集街杜堂村等树立一批典型,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进行经验推广,获央视新闻联播聚焦。

同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2017年整合资金15.34亿元,启动扶贫项目416个;2018年整合资金15.92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回想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过去的点滴恍如隔世,又历历在目。从农村来到城镇,从一间十平米的平房到拥有三套宽敞的住房,我和老伴感觉像做梦一样。细数着这几十年黄陂发生的变化,房子越来越大、路越来越宽、日子越来越好,这一切让我们喜出望外。

夜幕降临,前川新城璀璨夺目,焕发着新时代的活力与生机

我叫杨冬先,71岁,退休前在前川街道办事处工作。我和老伴都是土生土长的黄陂人,现居住在前川街棉花小区。我们老两口住的是两室一厅,还带个小院子。退休后的日子十分悠闲,我们常常去滠水河公园散步,在院子里摆弄些花花草草,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从2006年至2016年,我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给两个儿子贷款买了两套新房。每逢节假日,全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是我和老伴最快乐的时光。

工资不断上涨,生活水平提升

我是黄陂王家河街张家榨村人。1971年,我开始在村里大队工作,当时的工资是29.5元。几年后,我从村里先后调入罗汉寺街研子公社、长堰公社工作。直到1983年,我调入前川街道办事处后,工资涨到了46.5元。

王家河街胜天村美丽宜居,民风淳朴,成为市民下乡的首选之地

老伴当时在区粮食局下面的二级单位浸出油厂工作。那时,我们两人的工资总共80多元,要养活一家四口还有双方的老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咬咬牙还是挺过去了。


木兰草原成功举办了热气球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经过1998年撤县设区后,黄陂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我们的生活也跟着发生变化。2001年,老伴的单位在改制后关闭。那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打工,他也开始到汉口建筑工地打零工,每月收入300元。2003年,我提前退休,每月工资850元。加上老伴的打工收入,一家人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姚家集街杜堂村建起木兰花乡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杜堂村也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我每月的退休工资涨到4700元,老伴每月的打工收入也提高到2000多元,我们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能攒些钱。

房子越住越大,一房变三房

1976年,我和老伴结婚时,研子公社给我分了一间约10平米的房子,整个房间只能放得下一张床和一个做饭的煤油炉子。1977年底,我们在长堰公社分到了20平米两间房,能够使用的空间又大了一些,大儿子也顺利出生。

发展中的汉口北大市场,现在已成为武汉重要的商贸物流地,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

1983年,我们来到前川街后,街道分给我的福利房是楼房,有30多平米,加上6平米的厨房,家里又居住条件又一次得到改善。1986年,我们一家四口人又搬进了67平米的前川街宿舍,两室一厅,房子越住越宽敞。

通过多年的积蓄和努力,我们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贷款为两个儿子买到100多平米的新房。一间房变三套房,这在过去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全家人都很激动。而这几年,两个儿子努力还清了房贷,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城镇化进程加快,群众获得感增强

1983年,我刚来到前川街时,街道只有两万人,而如今前川街已有居民二十万。记忆中,前川城的范围并不大,出了城区到处都是农田。而位于城区边缘地带的地标性建筑——黄陂一中,也随着新城范围的扩大,慢慢成为城内建筑。

改造前的刘店,车辆经过都要钻过一个狭窄的桥洞

这些年,前川新城的环境更是有了很大改观。以前家门口的路是土路,每天几乎都是尘土飞扬,而在下雨之后,道路又十分泥泞难以通行。而前川城区的改造日新月异。水泥道路铺到了我家门口,解决了出行难题。处处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

新建的刘店立交大气磅礴,成为黄陂与主城连接的交通要道

我家就在滠水河边,2006年以前,滠水河臭不可闻,垃圾成堆。2008年之后,区政府和前川街对滠水河进行了整治,清除了泥沙,清理了沿河的垃圾,在堤岸上建起了滠水河公园。现在环境美了,水变清了,我和街坊们又多了一个健身的好去处,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滠水河公园修建前仅仅是一处杂草丛生的河

近几年,黄陂区委、区政府出台众多惠民政策,提升群众获得感。黄陂景区群对黄陂籍居民免费开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还定期免费为我们65岁上的老年人体检。作为一名黄陂人,我在享受这些政策的同时,更多了一份自豪。

经过改造,滠水河公园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木兰山高,滠水河长。回首四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的家乡再也不是凋敝的乡村,变成了国家5A级景区木兰草原,全村人都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黄陂正昂首阔步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一座生态新城正在武汉北部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和黄陂一起,经历过奋斗,挥洒过青春,如今越来越多的黄陂人投身到家乡的建设,黄陂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铺展开来,我们坚信黄陂的改革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

统筹:中共黄陂区委宣传部 

撰文:王晶 胡雷 胡波 邱舒 蔡华 

摄影:王力军 李永刚

【编辑  肖月】

(作者:王晶 胡雷 胡波 邱舒 蔡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