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铁的年代,为何诗人李白频现武汉?“江滩大讲堂”第五期带你了解李白与武汉的不解之缘

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杨丝涵)武汉,因水而兴。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学士驻足这座依水而建的古老都会,大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一位。7月17日,“江滩大讲堂”第五期开讲,武汉作家、文化学者任蒙将史实寓于一个个真实故事,生动讲述诗人李白与长江、与武汉的不解之缘,与现场听众分享了一场文化盛宴。

课程现场,学员正举着手机记录精彩内容。杨丝涵 摄

任蒙说,大江大河孕育江河文明,李白大部分作品写于他在长江沿线漫游期间,或者说是为长江的山川创作的,成为“山水与文学”的千古典范。李白将自己的生命融入长江的怀抱,为长江书写了数量可观的精彩华章,“只有长江这样的巨流才能孕育出江河文明中这种不可再造、不可复制的瑰宝”。

讲师任蒙正在进行课程分享。杨丝涵 摄

任蒙介绍,武汉地处中部,汉代之后城市逐渐兴起,两江交汇、百湖分布、河川纵横的地理优势不断凸显,丰富的水系网络越来越完善,成为古代社会交通最为便捷的区域。当年的城市繁华和交通便捷,也让大诗人李白为之向往。

李白钟情当年的江夏和汉阳,多次来这里游历会友,挥毫留诗。他为武汉写下的“故人西辞黄鹤楼”和“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样家喻户晓的诗词名篇,也是这座城市“水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文学结晶。

课程现场。杨丝涵 摄

说到长江岸边的黄鹤楼,任蒙称,它是从一座军事瞭望塔演变而来的,到了唐代成为了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李白更是把黄鹤楼看作江夏、长江的一个标志,他曾在诗中描写黄鹤楼达12次之多。

讲师任蒙正在进行课程分享。杨丝涵 摄

讲座激发起现场百余位市民对李白的怀念之情,市民蒋女士表示,如今看浩浩长江奔涌东去,仿佛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笑声就在耳边。

【编辑:白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