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深入贯彻“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的重要精神,把 “办赛事”与“建 城市”统一起来,主动承担起国家的使命,大力推进“五边五化”综合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军运会来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办赛事来建城市,实现城市面貌脱胎换骨、蜕茧成蝶,以一流的城市形象迎接军运盛会。
江夏黄家湖岸线效果图 江夏经发投供图
由北向南贯穿武汉大光谷板块和江夏大桥产业园区的黄家湖大道,位于军运村周边,连接洪山、江夏两区,是军运会重点道路。2017年7月,黄家湖大道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现已完成6.15公里的综合管廊土建施工及道路绿化主要乔木种植。目前,管廊主体全线顺利贯通。该工程完工后,沿线所有管线将全部收入“廊”中,成为武昌南串起两条环线的高品质城市景观出口通道。
综合管廊埋深8米,在高宽约4米的综合仓内,管廊内灯光照明充足,管线支架分别安装在管廊中央、侧壁及顶部,墙壁光洁,工人正在为管网架设做着前期准备。
据现场施工方介绍,该综合管廊为三仓式管廊,分为综合仓、高压电力仓及燃气仓。目前综合仓已全线贯通,高压电力仓已完成90%土建施工,并于8月开始敷设电缆。该项目现有460名现场作业人员,每周可完成两个区间共1000米长的高压电缆敷设,预计本月可完成电缆敷设工作。
据了解,黄家湖综合管廊将集纳沿线高压电线、通信电缆、给排水、天然气等管线,其中电力仓将纳入黄家湖大道沿线的110KV、220KV高压电线,是武汉市目前少有的高压电线地下管廊。
待综合管廊全部建成后,黄家湖大道沿线95座18米左右的高压铁塔将全部拆除,悬挂半空的高压电线进入地下,周边天空将不再被一条条高压电线割裂。同时,大桥新区居民生活用水、通行电缆等管廊服务,均由黄家湖大道综合管廊承担。管线入廊后,所有管线维修均可直接进入管廊作业,周边居民将不再受到路面“拉链式”施工影响。
据江夏经济发展投资集团重点办副主任蔡祖耀介绍,作为军运会重点道路,黄家湖大道路面提升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按照“卓越路线”要求,黄家湖大道将由双向6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辅以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两侧配置20米宽景观绿带,种植银杏等植被,打造景观绿轴。
截至8月,黄家湖全段累计种植乔木3226株,灌木1208株,栽植地被苗18146.8平方米,铺设草坪17037.0平方米,建成绿道6550.8平方米。
黄家湖大道改造工程完成后,周边居民将从生活配套设施、道路出行多方面享受军运会建设成果,使综合提升工作达到“近期军运、远期惠民”的目标。
星光大道
徒步即可享受景观绿道
东西走向的星光大道位于军运村南侧,是江夏区3条军运会重要道路之一,将为进出军运村提供出行保障。
该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西起G107国道,东至文化大道交叉口,线路全长约5.96公里,按照精致道路提升要求,将原有双向6车道提升为双向8车道,并修建30米宽景观绿化带,提升龚家铺立交区域景观绿化。
据项目业主代表许小军介绍,星光大道6月底已经展开路面施工,现场共投入各类型大挖机、沥青铣刨机、汽车吊等设备30多台,现场作业人员270余名,在可作业范围内,正全力推进道路两侧管线改迁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雨污水管等地下排水施工,国防光缆改迁敷设工作也已完成40%。
据了解,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精致道路”要求,星光大道将在两侧设置景观带,打造小型园林绿道,人行道采用统一风格透水砖,造型颜色以低调、内敛为主,体现武汉精神。使综合提升后的星光大道成为一条方便居民出行、利于居民生活的景观道路。建成后,周边居民不仅车辆出行更为便捷,徒步更可享受景观绿道。
生活垃圾准确分类可兑换礼品
江夏区明年将全面完成垃圾分类工作
江夏星光大道效果图 江夏区经发投供图
日前,江夏区纸坊街清江弘景小区,四分类垃圾桶已经部署使用,居民可将家中垃圾分类后,投放至相应垃圾桶中,按照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毒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小区道路一侧的展板上,以图文形式详细介绍了四类垃圾应如何分类。
清江弘景小区是江夏区6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之一。据该小区垃圾分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清江弘景小区共有居民楼33栋,每栋楼下均设有分类垃圾桶。公司向每家每户发放了专属二维码,投放分类垃圾时,居民通过二维码扫码登记,分类准确可获得积分并兑换生活用品。若分类不准确,工作人员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指导,帮助居民准确了解垃圾分类方式方法。目前,该小区配有三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垃圾分类督导及清理回收工作。
该小区居民陈女士说,虽然以前知道垃圾需要分类,但究竟如何分类,却一直没搞清楚。自从看了小区里张贴的宣传展板,听了工作人员讲解后,终于明白了垃圾到底该怎么分类。
江夏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同单位、区域实际情况,江夏区城管委采取不同形式,有针对性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如针对社区,即按照政府制定标准,购买服务模式,由市场化专业公司开展相关工作;在村湾地区,则由各街乡安排专人开展分类宣传、指导、督促。同时,根据村湾生活特性,建设阳光堆肥房,覆盖各村湾,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今年以来,江夏区城管委配合军运会环境保障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高效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变化,加快江夏区垃圾工作分类推进,原定于2020年完成的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将提前至2019年实现。
目前,已基本完成6个社区4个街道42个行政村试点工作,79家党政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也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下一步,将全面推开分类工作,达成2019年全区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
试水智能化公厕带空调与WiFi
江夏区“公厕革命”完成率居全市前列
在江夏区青龙山驿站,绿阴环绕间,一栋朱门灰瓦、古韵十足的单层建筑兀自矗立,这是江夏区正在进行的“厕所革命”中的城镇公厕。
位于江夏的青龙山风景区是军运会定向越野场地之一。江夏区政府以军运会环境保障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为契机,将7月推出的“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作为重要抓手,严格贯彻落实“五边五化”任务:拟于2020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厕268座;农村无害化厕所2.13万户;城镇公厕31座;交通厕所2座;旅游厕所8座。
“我们面前的这座是二类城镇公厕,于今年5月完工,6月投入使用。整个30公里长的环山绿道,共有9个这样的新建公厕。”江夏区城管委市政维护科科员徐明月说。公厕在男、女厕所各设置3个坑位,还设有1间无障碍厕所。公厕旁,约8米的休闲走廊可供路人休息,门前的小型停车场还可容纳10余辆小车停放。“9座公厕里,有5座配备了上述综合配套设施,修建地点视周边交通情况和行人流量而定。”
在厕所公共区域,两位身穿绿色工装的环卫清洁人员正在擦拭洗手台。“我们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5点半,人多的时候也会加班。”其中一位保洁阿姨说,这座公厕因为靠近居民区,高峰期每天客流量达上千人,平均2到3天就要用完一瓶500ml的清洁剂。
徐明月说,公厕运营压力不小,城管委计划引入“以厕养厕”机制,在公厕旁投放饮料贩卖机等便民装置。“今年除了完成市里目标,我们还准备建设几个一类公厕,试水智能化,厕所自带空调、WiFi等。”
据悉,截至8月底,江夏区共完成新改建城镇公共厕所11座、农村公共厕所2座、农村无害化厕所4179户、旅游厕所2座、交通厕所1座,开放社会厕所30座,其中,城镇公厕、交通公厕完成率居全市首位,总体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
链接>>>
分组协作稳步推进
3000余块户外广告于本月底拆除完毕
江夏城管委积极推进户外广告整治工作 江夏城管委供图
日前,在江夏大道和江花大道交会处,在6位工人的绳索固定下,起重机将一高约10米的大型落地指示牌成功吊离地面。
“像这样的广告牌,我们一天要拆除10多个。”江夏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工作强度我们持续两个多月了。”拆除户外违规广告,保持立面美化,是武汉军运会江夏区环境保障综合提升工作的重要举措。
自7月底军运会誓师大会召开以来,户外广告整治工作专班倒排时间表,积极推进整治工作。
“拆除之前,我们会按照规定对需拆除广告牌的开发商下达执法文书,依法依规进行宣传。首先号召开发商进行自拆,若不自拆,城管部门派人上门协助拆除。”
数十万元的广告牌被拆,会不会有开发商不理解? 江夏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做了工作以后,开发商基本上还是比较配合的,主动表示愿意为军运会让路。”
分组协作、稳步推进。城管委每天出动执法队员及工人近30人,按照所需拆除的户外广告大小分组行动。“楼顶单体字是最难拆除的,机械上不去,只能靠纯人工。6个人一组,一块一块拆卸,一天只能拆掉一个字。”拆除后的材料由开发商负责回收。
据了解,江夏区共需整治包括大型立柱广告、楼顶广告、灯杆道旗广告等在内的户外广告共计3978块,截至目前,整治工作已完成80%,3条重点保障线路广告牌全部拆除,其余18条保障线路广告牌最晚将于10月底拆除完毕。
策划:江夏区委宣传部
撰文:林敏 汪铮 曹欣怡 王夫之 刘龙腾 葛汉平
【编辑 肖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