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模式成样本!全省“三乡工程”现场会在黄陂召开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5日讯(记者王晶 通讯员胡思洁 邱舒)11月15日,全省“三乡工程”建设现场会在黄陂召开。这也是继9月28日武汉市“三乡工程”座谈会后,在黄陂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此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部署我省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作(简称“三乡工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天上午,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旅游发展委;各市、州、直管市、神龙架林区;纳入“三农”发展综合考评的县(市、区)等主要负责人先后深入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崇杰村等地考察,与下乡市民、回乡能人和企业家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黄陂通过“三乡工程”带动农民增收、打造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


自今年4月初市委部署实施“三乡工程”以来,黄陂区扎实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让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曙光。截至目前,黄陂区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8.2亿元(其中:市民下乡19亿元,能人回乡23.1亿元,企业兴乡26.1亿元),1.1万农民因此长期受益。在“三乡工程”的带动下,黄陂今年可实现精准脱贫15000人,有1351人提前实现脱贫。


会上,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介绍了黄陂聚力“三乡工程”的经验与做法:

强化情感融合,吸引市民下乡带活农民

先后组织5场规模宏大的市民下乡“看房团”和信息对接会。以扶贫工作组为桥梁,建立“村委联居委,助推‘三乡工程’促脱贫”机制,推进蔡店街20个重点贫困村和美丽乡村分别与江汉区20个社区深度对接。全区共统计农村空闲农房5.73万套,占农房总数的23.6%,发布空闲农房信息3261条(其中在市农交所平台发布空闲农房出租信息1218条),与企业及自然人正式签订租赁协议2341套(其中贫困户456套),实现年租金3746万元。

强化情感联络,吸引能人回乡激活农业

大打亲情乡情牌,强力推进“能人回乡”工程,积极促进“农业+”转型提升,推动体验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养生农业、教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已吸引能人回乡创办合作社185个,兴办企业50家,投资23.1亿元。姚集街杜堂村企业家葛天才投资3.8亿元回陂创业,与3个行政村418户签订协议,流转土地7000亩,创办“木兰花乡”景区,入股和租赁空闲农房142栋,计划发展创意创业企业77家,打造高端民宿65套,目前已完成24家装修改造,已吸纳400人(其中,贫困人口86人)在家门口就业,极大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

强化情感招商,吸引企业兴乡盘活农村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先后引进了省圈投、省供销集团、当代集团等16家有实力、有眼光、有情怀的企业来陂投资兴业,盘活农村宝贵的生态资本。

通过解剖“杜堂模式”,黄陂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房屋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农房的租赁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推动了农民闲置农房转变为财富要素、农村资源转变为创富资本、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农民转变为合作股民、乡村转变为宜居创业乐园,极大地释放了农村土地潜能,促进了农民从单一的农业收入向四种收入转变:即土地的流转收入、财产入社的分红收入、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长轩岭街仙河店村引进的武汉市石桥集团,该公司顺应1350名职工对市民、股民、农民等多重身份的体验要求,与仙河店村132户空闲农房户主签订协议,与418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正着力打造企业农场、职工花园、养老中心,为职工建设“精神家园”,该项目盘活仙河店村集体资产500万元,带动仙河店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

木兰花香景区开园半年来,吸引游客5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促进村民户均年增收入6.2万元,带动3个村集体年增收入60万元,成功实现40个贫困户脱贫,群众纷纷点赞:杜堂富了,杜堂美了,杜堂强了!成为“三乡工程”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受到全国关注。

目前,“三乡工程”已经使黄陂形成新版块的投资洼地,华侨城、碧桂园、蓝城集团、省长江投、庭瑞集团、开元集团、中青旅、奥凯集团等大企业纷至沓来。

下一步,黄陂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此次会议的部署,继续推动“三乡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农业现代化深度结合,为打造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湖北经验”和“武汉样本”贡献黄陂力量。

(作者:王晶 胡思洁 邱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