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人”卧床19年助十余家庭寻亲引点赞,受助者为他加油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5日讯 人生不仅只有长度,人生更应有深度。因12岁患上罕见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仙桃青年郭松林在床上度过整整19年。自2011年,郭松林成为寻亲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志愿者以来,他以“遥歌”的网名,躺在床上,凭借电脑、手机,帮助11个家庭与失散多年的子女团圆(10月25日长江日报曾详细报道)。

《 “玻璃人”卧床帮10余家庭找到失散子女 希望有一天能站着做公益》报道刊发后,郭松林的故事引发读者、网友关注。长江日报记者辗转联系到部分通过郭松林帮助得以团圆的家庭,他们纷纷为郭松林加油打气,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郭松林在病床上还关心着“宝贝回家”  记者肖僖 摄

多位读者、网友关注并点赞

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留言,祝福郭松林并为他点赞。网友“奇奇”留言说:“大爱无疆,自己本是需要照顾的人,却发挥全部能量帮助他人。”网友“小新”点赞:“你虽是残疾人,但你的心是完美的。”网友“xiaoxue”表示,“在顺境中陨落,在逆境中重生,他的人生和心灵世界是如何的丰富!他的故事朴实动人,让人怜悯却又敬佩这位身残志坚的志愿者”。不少网友称赞郭松林有满满的正能量,并表示将继续关注他的病情,纷纷为他祈愿好人一生平安。

受助家属表示“意外和感动”

远在贵州遵义的家属陈娟(化名)回忆,她的亲生姐姐多年前与家人走散,几年前,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宝贝回家”论坛上登记信息。“遥歌”注意到后与他们在网上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寻找亲人。虽然从未见面,一直靠电话和QQ沟通,陈娟从未想到电话那头的“遥歌”竟然一直躺在病床上。“感觉他特别热情,热心帮助我们,有什么需要都会主动打来电话,因为沟通完全没有障碍,也没想到过他是病人。”

直到与亲生姐姐重新团圆后,陈娟才从其他志愿者口中得知“遥歌”的身体状况,当时,她十分意外和震惊,“只能说一声感谢,也特别敬佩他”。

郭松林在减压训练设备练习走路 记者肖僖 摄

去年底,在江西鹰潭生活的邹细发夫妇在郭松林的帮助下找到了儿子,在厦门认亲后,他们赶到仙桃,向他道谢,才知道郭松林竟然多年躺在病床上。

邹细发说,此前,他与郭松林一直通过电话、微信联系,“觉得小伙子为人实在,责任心很强,热心快肠”。直到去他家时,才第一次知道他的真实身体状况。邹细发十分感激,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未来,希望在郭松林身体有所好转时,再次来探望他。电话里,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属纷纷为“遥歌”加油打气,希望他能早日康复,“相信他一定能靠自己站起来”。

医护人员给他取名“月牙弯弯”

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4个月的郭松林同样让医护人员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正能量。今年6月下旬,郭松林在接受右腿跟腱延长手术后,来到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希望恢复站立行走功能。

虽然患病卧床19年,医护人员们从未发现郭松林出现负面情绪,恢复进展缓慢时也不气馁,而是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十分爱笑,笑起来时眉毛弯弯,大家特意给他起名“月牙弯弯”。

管床医生毕桂娟说,起初,感觉郭松林个性腼腆,与他熟悉后,发现他乐观向上的一面。最近,因减重跑台上训练强度有所增加,郭松林开始出现左侧跟骨旁疼痛,但他也一直努力坚持下来。有时,在科室碰到出现沮丧或畏难情绪的患者,医生们会用郭松林的康复进展去鼓励其他患者。前不久,毕桂娟才得知郭松林在病床上从事多年公益工作,“我明白了他的每一次微笑,是因为内心充满善念。他的存在,是康复病房里的一道阳光”。

郭松林在减压训练设备才练习了5分钟就满头大汗 记者肖僖 摄

治疗师滑歆说,郭松林入院后,每天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需要花费5至6小时,每次治疗过程的休息间隙,郭松林总会拿起手机。起初,滑歆提醒他注意劳逸结合,才能配合做好治疗训练,后来得知郭松林在从事公益活动后,她深受感动。“未来,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他达到站立和基本行走的目的。”

郭松林的管床护士周乔回忆,以前,经常发现郭松林拿着手机,以为他是在打游戏。后来,无意发现他登录的是“宝贝回家”论坛,通过交谈得知,他是一名帮助失散家庭寻亲的志愿者,周乔惊讶之余更生敬意。

让治疗师王宁印象深刻的是,康复训练特别辛苦,每次,郭松林的衣服会被汗水浸湿。如今,看到郭松林从无法坐上几分钟到在仪器上步行数百米,王宁的心里会为他由衷喝彩,“看似简单的事对一个卧床十多年的患者来说太不容易,其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吴娟 实习生肖雪)

【编辑:刘思】

(作者:刘晨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