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1家党报代表在汉聆听“三乡工程”大讲堂,分享乡村振兴的“武汉实践”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9日讯(记者李英波 詹海波 通讯员王爱民 骆露露 谭远璧 殷旭 王璐)“‘三乡工程’既探索武汉城乡融合的新路径,也为全国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新思路。”10月26日,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乡村振兴——武汉‘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七场活动,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11家党报的代表走进大讲堂,和武汉“三农”战线工作者、市民代表等共计60多人,共同聆听分享武汉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汉版富春山居图,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武汉经验、贡献武汉“三农”智慧的精彩故事。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三乡工程”  记者 刘斌 摄

10月24日至26日,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全国知名党报“三乡工程”走访团活动,在汉拉开帷幕。来自北京日报、安徽日报、贵州日报、沈阳日报、成都日报、南京日报、西安日报、郑州日报、南宁日报、贵阳日报、昆明日报等11家党报的嘉宾代表,先后走访了江夏小朱湾、蔡甸天星村、黄陂杜堂村和新洲区项山村、周铺村等5个“三乡工程”示范点。

两天的连续走访让记者们意犹未尽。武汉“三乡工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三乡工程”是如何调动新农村建设中“人”这个关键因素的?为什么武汉“三乡工程”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可持续性?大讲堂现场,武汉市农委负责人,面对11家党报记者的疑问精彩开讲。持续40余分钟的演讲,深入剖析武汉“三乡工程”的出台、实施、推进、发展和规划。用一个个昔日贫困村的蝶变、一位位市民、能人、企业家返乡创业、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真情讲述武汉“三乡工程”建设的具体实践,武汉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分享更多城市‘三农’好声音”。当天,走访团成员、成都日报主任记者王晋升应邀走上大讲堂讲台,以“安逸”为主题,讲述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业兴、家和、村美、民富的新农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的故事。

随着“三乡工程”的拓面提质,一批有能力、有情怀的企业家,扎根农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以双重角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讲堂现场,“能人回乡”代表、新洲区丰乐村紫薇都市田园负责人袁惠文作为主讲嘉宾,讲述自己作为“三乡工程”的亲历者,和家乡人民携手奔小康的故事。他同时向现场的党报代表们发出倡议:“期望通过党报强大的传播力量,吸引社会各界更多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成都乡村振兴和武汉“三乡工程”异曲同工

        武汉“‘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七场活动上,出现更多全国城市的“三农”好声音。

“通过实施‘三乡工程’,武汉花博汇带动当地村民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真是个了不起的贡献。”成都日报主任记者王晋升,成为首位登上大讲堂主讲台的省外媒体嘉宾。

      三乡工程大讲堂上,成都日报嘉宾分享个人感悟。记者 刘斌 摄

以“安逸”为题,王晋升向现场听众展开了一幅天府成都城乡大地上现代农业农村的新画卷。他说,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武汉一样,正在努力走好乡村振兴路。

“‘安逸’,是四川人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王晋升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成都市提出农业共营制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基本构架的农业“共营制”,有效破解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三大难题。

王晋升介绍,成都乡村振兴提出全域乡村规划提升、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和武汉“三乡工程”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武汉“三乡工程”对农村“三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成都的战旗村,是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村,通过挂牌拍卖“土地入市”,激活产业发展,敲响了四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在成都,也有‘市民下乡’‘能人回乡’。”经过走访,王晋升对武汉“三乡工程”已经如数家珍。他介绍,北京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回到成都明月村,当上新村民,建设“新乡村生活圈”,打造一片诗意栖居之地,既吸引城市人下乡租房解压,又为乡村带来人气,增加收入。

王晋升说,此次参加“三乡工程”走访团活动,他会将“三乡工程”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成都传播。

苗木种植让年轻人返乡让空巢老人再就业

      “我们一直坚信,挣农民的钱不是本事,让农民挣到钱才是本事。”走上大讲堂,武汉“三乡工程”能人回乡优秀代表、紫薇都市田园景区负责人袁惠文说得铿锵有力。

       三乡工程大讲堂上,武汉紫薇都市田园董事长袁惠文分享个人感悟。记者 刘斌 摄

“三乡工程”实施以来,袁惠文带领新洲仓埠丰乐村村民创新创业,将曾经贫瘠荒芜的乡村,打造成为田园赏花、休闲度假、亲子教育、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景区。如今,紫薇都市田园成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优秀研学旅行基地和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景区内独具创意的“植物编织百家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为全球首创。

袁惠文介绍,紫薇都市田园成为华中地区丹桂面积最大、紫薇最多的生态示范园。景区在农业、旅游、管理上不断创新,升级“赏花经济”、发展“教育经济”, 2018年春季,已面向30万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获得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在景区的带动下,仓埠街先后成立42家苗木企业,当地苗木经济蓬勃发展。

“苗木种植产业既为当地600名老年村民提供了就地就业岗位,帮助30多户贫困户脱贫,又吸引了当地年轻人返乡到景区工作,在服务家乡的同时,照顾了老人和孩子。同时,让一部分空巢老人实现了再就业。

袁惠文称,目前,紫薇研学基地、自然教育基地、袋鼠王国主题乐园等文创项目和重点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紫薇都市田园将不断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编辑:余康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