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大河流域代表上台将各自流域的水注入到同一个容器。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30日讯(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邓志强)30日,2018大河对话在汉闭幕。闭幕式上,长江文明馆与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签订协议,成为其正式成员,该馆将在宣传长江文明、促进全球水博物馆合作上做出“武汉贡献”。
长江文明馆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展示长江文明及生态多样化的博物馆,2015年9月在汉落成开放。这座集中收藏、展示、研究长江乃至世界大河自然生态和历史文明的博物馆,拥有藏品逾9000件。截至2017年底,该馆已接待观众190万人次。
长江文明馆与全球水博物馆网络达成协议:双方将在水、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追求共同的目标和倡议;加强在会议、研究、员工培训、展览及其它方面的合作;确立正式成员资格以制定未来的共同倡议。
“长江文明馆成为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员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菲利普·贝斐然此前表示,全球水博物馆网络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以共同促进各方在大河方面的对话。
签约仪式后,来自多瑙河、莱茵河、塞纳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尼日尔河、巴拉那河、埃布罗河等世界14条大河的代表向长江文明馆赠送礼物——大河之水,以庆祝其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的大家庭。
2017年,意大利提出建立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倡议鼓励各成员单位将本国丰富独特的水遗产展现给世界,并呼吁将这种文化和知识加以传承,为年轻一代创造可持续的未来。今年6月,这一倡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批准,目前涵盖全球60余家博物馆及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全球水博物馆网络以水为媒,串联起世界大河流域文明,是推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中国水利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加入这一网络的博物馆。
【编辑:朱艳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