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产业园落户江夏 背后的招商实录让人意想不到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7日讯(通讯员熊利兵 记者林敏13日,江夏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海康威视项目推进工作。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项目已组建工作专班、启动征地拆迁,并完成还建房选址、敲定电力改造初步方案,现正在对接规划编制。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视频监控的龙头企业,目前市值2800多亿元。9月底,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逾1200亩的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江夏,实现了50亿元工业项目在全市新城区的率先突破。

资料图


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18年上半年开工,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智慧城市传感器、智慧存储、汽车电子设备产品的生产。

实际上,海康威视落户绝不只是一个好项目的入驻,更是标志着江夏在自身的产业转型布局上,已跨出坚实有力的一步。

江夏区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江夏发展的质效。到2020年,形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批支柱产业。

海康威视的到来,将改善现有的工业格局,有效规避产业风险,其形成的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将成为江夏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发展壮大江夏工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推动“工业兴区”战略落地落实,促进江夏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的江夏,BAT聚齐,上汽通用、中国中车、启瑞药业、盛帆电器、海吉星等多家名企扎堆。江夏的“名企地图”上,新加入的海康威视让江夏“多条腿”跨越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为江夏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大项目、好项目的背后,则是江夏招商引资成绩单上一连串的亮丽数据:

● 今年1—9月,江夏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44.89亿元,同比增长26.2%,总量在全市新城区中保持领先。


● 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完成进度居新城区第一。


● 全区新签约各类项目56个,计划投资741亿元,整体呈现出项目数量增多、产业向中高端聚集、产业链越来越完善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江夏区委、区政府把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业已启动,江夏发展动力澎湃。


大员上阵、全员上阵推进“一号工程”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九连冠的江夏,如何保住荣誉,跨越发展?对此,江夏区委、区政府把“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三大战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兴区的重要抓手,集中力量全员上阵强化项目招引,不断优化项目服务。

面对千头万绪的招商引资工作,江夏成立了以区级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25个区直部门及街、办事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着力实施“四个一”工作机制,31名区级领导全员上阵,每人牵头一个招商小组,领衔一个重点项目,联系一家重点企业,服务一家小微企业,重点服务项目开工建设。

4月27日,海康威视投资总监来到江夏区,双方就项目合作事宜进行了初步接洽。会谈结束之后,区相关部门迅速开始跟进、紧盯。为保证项目顺利落地,6月上旬,江夏区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赴杭州拜访了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达成了较为成熟的共识。9月28日,双方正式签订协议,从首次接洽到签约,仅用了5个月时间。

谁英雄、谁好汉,招商引资比比看。在区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下,江夏各园区、街道领导先后赴北上广深等地招商引资60余次,从黄浦江畔到珠三角地区,都留下了江夏招商团队马不停蹄的身影。


发放亿元“红包”,兑现优惠政策


招商引资的竞争,本质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要想在招商引资上取得大突破,就必须努力营造招商引资的最佳环境。

9月,江夏区在全市新城区中首个出台了综合性奖励政策——《江夏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放出9项招商引资大“红包”,全面将“一号工程”推向高潮。

如对新设立的内资企业,实缴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1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经认定分别给予200万元人民币、3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实缴注册资本2亿元及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奖金最高可达1亿元。

创新招商举措,聘请了武汉美联集团董事长吴文刚、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采购部执行总监庄菁雄和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等6位知名企业家担任江夏区首批“招商大使”,对招商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

江夏区还本着“政策更优、门槛更低、审批更少”的原则,完善和调整投资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细则,强化项目考察、洽谈、签约、入驻、建设等服务和要素保障。9月25日,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与江夏成功签约,江夏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在项目引进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相关扶持奖励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应兑尽兑。今年共安排7.19亿元技改和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重点技改项目78个,直接为企业减负1005万元,减免部分项目办理审批费用,每年至少为企业节约成本300万元左右。


到项目一线办公,当企业“保姆”


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替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服务。

在招商引资上,江夏区始终坚持服务第一、产业第一、企业家第一。企业有难处,负责招商引资的人员就点对点、面对面协调解决,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精细化服务,不断优化招商“软”环境。

开展企业大走访、“百名处级干部服务百家企业”活动,为项目落地建设扫清障碍,共收集问题410条,办结率100%;借“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东风,累计举办招聘会28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万余个,缓解了用工瓶颈;设立专项引导基金,开展“增信通”“助保贷”等业务,先后召集组织了5次银企集中对接活动,向17家企业发放贷款近亿元……

如今,到项目一线办公、督办解决问题,对该区领导来说已成常态。日前,四大家主要负责人率相关部门深入全区重大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位于藏龙岛的德威斯公司电子通信生产基地由于工程跨年数太久,设计时与现行验收标准有区别,影响项目竣工验收。了解情况后,区委主要负责人现场要求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主动服务,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解决企业难题。

此外,江夏区行政审批服务助力招商也跑出了“江夏速度”。区行政审批局启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了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个全集中”,完成了区国土局等18个区直部门116项行政许可事项。

以大招商强化大支撑、推动大发展,江夏人正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奋力拼搏,激情奔走。

(作者:熊利兵 林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