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易有德 家庭种苗木创收日益稳健 谋划生产有机肥再创业

易有德的父亲易学仁站在自家楼上用手机拍摄记录乡村变化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日讯(记者宋磊)  父亲在家守住苗木种植产业,小夫妻在外工作打拼,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易有德家曾经贫困,这个靠肯干、有想法,成功脱贫的家庭如今创收模式日益稳健:内外结合,稳扎稳打,近年脱贫致富路走得坚实。10月25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第11次探访了易家。

种了10年的杉木变现了

村里帮忙牵线找苗木销路

“来了来了,刚去谈了一笔生意!”见到易有德的父亲易学仁时,他从外面一路小跑踏进家门。“村委会牵了个线,一个木材经营商想找我买几百株杉木,这些种了10年的‘家伙’终于变现了!”在家打理苗木产业的易学仁说,这笔生意成交后,能给他家带来1万多元纯收益。

易有德家门前地面变得更平整了,新修的花坛绿植葱郁,相比前两年,这里更温馨舒适了。闻讯而来的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中杰告诉记者,易家所在区域已纳入重点整治工程,即将启动建设,“明年春天,这里将更整洁、美观。”

眼下苗木农活不多,易学仁专心卖苗,但情况并不乐观。“今年干旱严重,导致小苗需求减少,今年到现在,销量不及往年同期的1/5。”令易学仁宽慰的是,高峰村村委会积极协调,引导村里的木兰园合作社、斗米山合作社分别与易家达成收购一批金森女贞、茶花小苗的意向。“村里会竭尽所能协调资源,让村里的企业支持农户产业发展。”李中杰鼓励易学仁。

虽然苗木收益不稳,但儿子儿媳的打工收入还是可靠的。易学仁算了一笔账,目前预计苗木可保底销售4万元,加上儿子儿媳打工每月5000元左右的净收入,今年还是可以安心过个好年的。“这几个月我再想想办法,多跑跑,争取把苗木再卖个两三万元,还有希望。”

易学仁创业又冒出新想法——秸秆加工有机肥生产项目,“既环保又有经济效益,只是风险未知,我还不敢动。”李中杰马上说,对于环保创业项目,相关部门可以给予资金扶持,村委会将不遗余力为他争取政策扶持。“这个点子值得好好谋划。”

种植能手坚守种苗木 脱贫致富路越走越稳

2010年,易有德与杨海燕结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他曾独自支撑这个有父亲、妻子和女儿的家,一度因收入微薄举债陷入贫困。

穷则思变,2011年,易有德带着妻儿回村换个营生——种苗木。

经研究市场、学习技术,易有德在自家田地稳步发展观赏苗木种植,并慢慢成了种植能手,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高峰村对他的产业扶持有力,先后出资为他的种植园铺设水管并通路,把通往田里的机械作业路升级成碎石路等,让易家的苗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2016年3月,易有德家已从高峰村贫困户名单里“出列”,但村委会对他家的支持、帮扶没有中断。

2016年开始,苗木行情持续低迷,为稳住脱贫成果,易有德决定多面出击。这年年初,已再婚在外地成家的父亲易学仁回家操持苗木种植、照顾家人,易有德得以抽身外出务工,之后,妻子杨海燕也随他一起在一家鞋服厂工作,收入稳定,从此,“苗木种植+外出务工”的家庭创收模式持续到现在,致富之路走得更稳。

自述>>> 易有德:一句牢骚话泥巴路变碎石路

这些年来,脱贫致富路不平坦,但我从来不缺信心,这离不开咱们村的支持。

虽然我现在已在外打工,但我难忘那些在田地里忙碌的日子。我家与苗圃之间曾经没有路,要翻过一片坑洼的荒地,那里遇雨泥泞不堪,加上苗圃不通水,浇水得肩挑车推,苗木护理旺季,我不是陷在泥洼里艰难前行,就是在运水路上被乱石绊倒,这些曾让我一度想放弃苗木种植。

山坡街扶贫办与村委会干部来我家走访,他们问我:“目前的困难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没水没路,产业不好搞。”当时,一位干部在本子上写了点什么。

我以为当时只是发了句牢骚,没人会当回事,但事实不是这样。

之后,村干部多次上门考察我家周边环境,向我了解情况。一天,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中杰来我家,拍着我的肩对我说:“村委会刚刚研究通过了,投一笔钱,给你家往田地里修条碎石路,再把水管也铺进去。”听完他的话,我感觉浑身热乎乎的。

很快,我看到一条平坦的碎石路出现在我家旁边。当我踏着这条道路来到田间,打开新铺设的水管为树苗浇水,浑身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后来,村委会还投了6万元,把我家田间的机耕路升级成碎石路,还送我到市农校培训了一周,并承诺资助我升级大棚。这些支持让我家苗木产业坚持了下来,并成为家庭的一块稳定收入。

脱贫致富路上,我很幸运,也从不孤单。

【编辑  高阳】

(作者:记者宋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