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邹树波 “三缺”贫困户三年打翻身仗 脱贫路上遇难题都有帮扶

邹树波在鱼塘前收割鱼草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日讯(记者马振华)  记者第11次走进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脱贫后的邹树波依然在自家鱼塘边忙碌着,言语间透着兴奋与焦急。

兴奋的是,今年第一批鱼已经卖了一万多元,缓解了经济压力。焦急的是,儿媳妇即将临盆生下双胞胎,家里又要增加不小的开支。

希望和压力交织,贯穿着邹树波这三年的脱贫之路。

旧房翻了新不再漏水了

坐在邹树波家明亮的堂屋,记者不禁想起3年前第一次到他家的情景:那是一间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平房,邹树波指着家里的水渍痕迹告诉记者,没有钱整修,多少年来只要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

2016年底,邹树波经帮扶脱了贫,2017年10月儿子结婚前夕,他借钱把房子整体翻修粉刷,换了屋顶,解决了“老大难”的屋内漏水问题。连大门都换了,老房子感觉新了很多,家里为数不多的家具也换了。

“去年借钱整房子的3万多元,到现在已经还得差不多了。” 邹树波向记者感叹,“要不是有扶贫好政策,几年前我哪敢想这事。”

邹树波2015年被列入扶贫对象,那时的他,家中二老体弱多病,儿子又在外地读书。为了照顾老人,夫妻俩没有办法外出打工,5亩多旱地就成了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起早贪黑忙活一年仅结余几千元,根本不够家里开销,只能靠借债过日子。外债越借越多,收入却不见涨,身陷贫困却没有任何办法,根本无暇改造旧房。

现在住在修葺一新的房子里,邹树波笑着说,感觉住进了新房,心情都舒畅了。

“三缺”贫困户打了“翻身仗”

相比刚被列入扶贫对象时一筹莫展,3年来邹树波家确实变化不小。

3年前的邹树波,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脱贫一筹莫展。区农业局专家、成功管委会领导、村委会干部、村扶贫工作组、银行,纷纷到他家“把脉”,谋划脱贫办法。邹树波平时帮人打零工养鱼养虾,大家觉得这是条脱贫路子。

没有渔塘,村委会协调,帮邹树波承包了50亩渔塘养虾、养鱼;没有技术,区农业局买单,组织邹树波上养虾培训班;没有钱买饲料,有关部门先后赠送了上万元的饲料,银行还为他提供了5万元无息贷款。

“以前想学养虾没有地方学,学了养虾也没有资金,现在扶贫政策好,帮我解决了所有难题。”面对扶贫机会,邹树波没有懈怠,培训时每天钻研养虾技术,回到村就立刻修鱼塘、补虾苗、放饲料,成为村里养虾第一人。

脱贫路上多坎坷,2016年蔡甸区先涝后旱,邹树波连遭重创,3000斤草鱼翻塘,大量鱼虾跑掉,损失惨重。在扶贫专班帮助下,通过后期补救,邹树波挽回了一些损失。

好在当年扶贫工作组帮村里建的大棚起来了,邹树波妻子优先被安排去打零工,每个月有千把元的收入。儿子毕业后也工作了,不但少了一笔大开销还挣钱了,再加上种田、养鱼、养虾的一些收入,2016年年底,邹树波脱了贫。

自述>>>  邹树波:脱贫路多波折幸得持续帮扶

我这三年脱贫路,经历过坎坷,但是一路上党和政府一直为我保驾护航。

2016年碰到洪灾,刚燃起的脱贫致富希望被浇灭,当时欲哭无泪。扶贫工作组前前后后7次到我家了解灾情,及时送上5000斤鱼药,缓解了燃眉之急。

2017年,我养鱼养虾小有收获,第一次赚到了数万元,准备开始还银行贷款。不料今年5月出现虾子大面积死亡,又一次损失惨重。管委会、村委会除了上门及时了解相关损失,还给我宣讲脱贫后的帮扶政策,让我吃下“定心丸”。

虽然波折比较多,但是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慌,心里还是有底的。养虾损失后很担心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了解了政策后才知道,脱贫后仍可享受无息贷款政策,这下不急了。

最让我担心的二老看病费用,政策也落实了。政府买单给二老和我夫妻俩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前老父亲打个点滴要两三百,现在去村卫生室打点滴,只花几块钱,医疗负担减轻了不少。

接下来年底还有鱼上市,年前我就开始着手算计明年的小龙虾养殖。有党和政府这么多扶贫优惠政策,返贫是不大可能了,将总结这三年养殖经验教训,多挣些钱,迎接家里小生命的到来。

【编辑  高阳】

(作者:记者马振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