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展不再只是“照片+文字”,革命博物馆讲“红色故事”更生动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7日讯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时伦敦书房场景复原,大量关于马克思的珍贵史料,从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家收集而来……10月底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刚结束的《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让很多游客感觉很有意思。有大学生欣然留言,“顺着历史的脉络,有在历史时空中穿越的感觉,让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情感共鸣油然而生”。

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国五大回忆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组建的武汉革命博物馆,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月6日,虽然下着雨,很多游客依旧冒雨前来,当天博物馆共接待2026名游客。

小学生们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 通讯员黄昊摄

该馆馆长高万娥介绍,博物馆力求通过生动的展览语言,讲述鲜活的人物故事,用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游客更多地了解革命历史。对于很多游客来说,讲述革命历史的展览不再仅仅是“照片+文字”。刚刚结束的临展《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有丰富生动的展品,有场景立体还原,讲解员的语言也非常通俗。

在介绍马克思攻读博士学位这段经历时,讲解员避开晦涩的介绍,生动讲述了马克思如何靠才华突破“就业难”的小故事。如果单看展板,马克思和燕妮的婚姻生活几句就可以带过,讲解员则告诉游客,因为燕妮的出身高于马克思,两人的恋爱一开始遭到燕妮全家人的反对,燕妮的父亲甚至认为马克思“太叛逆”,但最终他们还是冲破重重困扰结婚了。

《新莱茵报》被迫停刊时,在终刊号上,马克思请诗人弗莱格里拉创作了一首诗,作为告别词。每次讲到这一段,讲解员都会满怀感情地念起这首告别词,“别了,但不是永别……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我将立即披甲返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红色展览,讲解生动又结合历史和现实。”来自安徽合肥的小蔡这样留言。

《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吸引了年轻人来观展 通讯员黄昊摄

武汉革命博物馆,不仅仅只是一座展厅,更是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载体。今年1-10月,武汉革命博物馆累积接待观众115.6万人次。目前,博物馆吸引了武汉市1900余家机关单位来馆开展主题党日和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学习活动的前沿基地。“近几年观众人数大量增加,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游客对红色旅游、红色历史的向往。”高万娥介绍,博物馆还“走出去”,走进附近社区、深入基层学校,举行“红色小课堂”、盲校音乐课等相关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将革命历史变成市民更感兴趣、更容易看懂的鲜活画卷。

武汉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目前正在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一个个红色旧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游客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坚定文化自信的所在。 (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旅 黄昊)

【编辑:刘思】

(作者:黄丽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