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青蒿素斩获诺贝尔奖启发 蔡甸农企将藜蒿叶变香茶

炒制茶叶  通讯员周勇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9日讯(见习记者汪峥 通讯员周璜)  作为武汉市本地特色蔬菜的藜蒿,在食用习惯上往往只食用其茎干,叶子则被丢弃。一家蔡甸企业将藜蒿叶开发加工成绿茶,上市出售,年产值超500万,还获得了首届湖北地理标志产品文创大赛金奖。

来自市农委的资料显示,武汉藜蒿九成产自蔡甸。日前,记者在武汉荷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藜蒿生产基地,尝鲜藜蒿茶。取热水冲泡后,但见茶叶色泽青绿,清香扑鼻,品之则甘甜微苦,余味淳香。

村民正采摘藜蒿叶  通讯员周勇  摄

据了解,按照传统的藜蒿培育销售方式,藜蒿出售时去叶留茎,一根藜蒿只保留30%部分,余下占70%的藜蒿叶均被废弃。荷香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告诉记者,该公司在蔡甸种植的藜蒿年产量3500吨左右,一直苦于大量的藜蒿叶无法再利用,只能白白浪费。

2014年,该公司负责人周厚冰在喝茶时突发奇想:藜蒿叶与茶叶模样类似,是不是也能做茶?周厚冰找来制茶工,手工炒出了百斤藜蒿叶。“当时尝了下,又苦又涩,蒿味特别冲,难以下咽。”没有精加工的藜蒿叶,看来并不适合直接做茶。

藜蒿茶种植基地  通讯员周璜  摄

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斩获诺贝尔奖,这则信息又触动了周厚冰。他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青蒿素源于黄花蒿,而藜蒿与黄花蒿均为菊科蒿属生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记载藜蒿补中益气,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我们希望能发够在藜蒿茶中发挥它的价值。”如果把藜蒿茶做出来,打造成健康养生产品,一定有市场。

于是,周厚冰继续聘请专业制茶师,反复试错,探寻藜蒿叶制茶技术。2016年初春,在不断摸索,调配原料比例、烘炒时长后,留有藜蒿清香甘甜、又淡化苦涩味藜蒿茶,终于出炉上市,荷香源公司也由此确立了制作藜蒿茶的企业标准。

藜蒿叶片薄嫩,杂糅后不成形,十分考验制作火候。“不同时期采摘的藜蒿叶,厚度不同,制作工序也不同。叶片、叶尖等要分区分时制作,茶味道和造型也因原料不同而异。”

永安街曹河村村民杨师傅正在收割藜蒿  通讯员周璜  摄

在上市之前,周厚冰还特意进行了半年时间的试饮测试,跟踪测试用户对藜蒿茶口感、功效的反馈。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研究藜蒿叶的成分,检测藜蒿茶在降低尿酸、调节人体健康等方面的效益。

目前,荷香源公司已经开发一系列藜蒿茶产品,并铺入全国市场。2017年3月,藜蒿茶单品在某电子商城上线后,单月销售额达130万元。

周勇介绍,荷香源公司现有的藜蒿茶生产线,每年消耗藜蒿叶8至10万公斤,不到藜蒿叶产量的10%,生产潜力巨大。此外,作为武汉市本地特色蔬菜的武汉藜蒿,九成产自蔡甸,希望能够借助藜蒿和藜蒿茶等产品,共同促进蔡甸藜蒿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编辑  高阳】

(作者:见习记者汪峥 通讯员周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