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合著新书《大桥》,瞬间将武汉人的记忆带回70年前


长江大桥。长江日报资料图片。

20世纪50年代,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工地。 图/桥梁杂志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0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一座桥,一座城,几代人,11月19日,武昌昙华林翟雅阁博物馆,当大量珍贵实物收藏和图片涌到面前,由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和女儿刘梦盈合著的新书《大桥》,瞬间将观众的记忆带回70年前。

《大桥》首发式由第四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组委会主办,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武汉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该书从艺术史和视觉史研究入手,涵盖了和大桥相关的文学、艺术、设计,收录两万余件实物和300多幅珍贵图片。因为历史久远,不少受访对象年事已高,刘宇历时三年“抢救型”采访获得了不少珍贵资料,当天出席新书首发式的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吕兵称《大桥》填补了很多历史空白。

面对大桥,当天参与新书首发座谈的武汉市美术馆馆长樊枫、雕塑家傅中望等,都成了“画着长江大桥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各个角度画过长江大桥,亲戚来武汉必看长江大桥,去外地上大学第一个推荐同学看的也是武汉长江大桥。对见识过大桥通车盛况,记忆里全是黑压压人头的作家董宏猷来说,大桥不仅承载着童年的记忆,还有青春的记忆,生命的记忆。

“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在汉阳门长大的民谣歌手冯翔,将大桥写进了歌里。大桥是少年冯翔的巨型游乐场,安静时喜欢看火车在大桥上奔跑,狂起来敢站在大桥栏杆上疯跑。尽管刘宇多次相约他写一首关于大桥的歌,将武汉形象广为传播,他都不敢应承,但《大桥》这本书给了他全新的灵感,“应该为它写点什么。”

据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金志宏介绍,《大桥》是该中心第一部正式发布的书,新书特意选在武汉成功入选“设计之都”后首发,向世人展现武汉设计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力量。《大桥》相关实物收藏展也将作为第四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

【编辑李露】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