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相处之道

文/曾纪鑫

始皇帝二十一年冬,秦王问李信:“我想征服楚国,你认为需要多少军队?”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又问王翦,王翦回道:“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道:“王将军老了,胆子也变小啦!”于是任命李信、蒙恬率二十万秦军伐楚。王翦便以生病为由,辞归故乡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东北)。

第二年,秦军攻入楚国,大破楚军。楚军绝地反击,转败为胜,攻陷秦军两座营寨,斩杀七名都尉。李信大败,仓皇而回。秦王嬴政大怒,亲自前往频阳探望大将王翦,向他道歉,并诚恳地希望他出山。王翦称谢,说自己重病在身不能带兵打仗。秦王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种托辞罢了,便说:“算了吧,不要再提什么病啦!”王翦闻言,不禁说道:“大王实在要用我的话,非六十万秦军不可!”秦王道:“好吧,我就听你的!”

于是,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秦王亲自相送,一直送到灞水之滨。这时,王翦提出要求,希望秦王赏赐他众多田宅。秦王说:“将军统率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还担心贫穷吗?”王翦回道:“趁着大王还恩宠臣下之时,讨些良田美宅,也好留给子孙啊!”秦王听了,大笑不已。大军出发,行至商县武关,王翦又陆续派出五个使节,向秦王讨要封赏。有人说:“将军你这样做,一副贪得无厌的样子,是不是太过分了?”王翦这才不得不吐露心声:“我这样做,不过为了自保。秦王喜猜忌,不信人,如今将全国几乎所有军队交付于我,他能放心吗?我不断请求封赏,就是让他知道,我目光短浅,没有野心,只在乎子孙及其产业。”

在皇权专制政体下,君主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权势。有权便有一切,一旦栽下宝座,不仅无权无势,且极有可能成为阶下囚,性命难保乃至诛灭九族。因此,君王虽然高高在上,但他们不得不提心吊胆时刻提防,一有风吹草动,便大开杀戒。臣子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得不想方设法力求自保。而君臣相安无事的平衡之道,便是经济手段。君主希望大臣沉迷于金钱、美女、良田、豪宅等,意志消沉,堕落腐化,不再关注权力;而大臣也不得不通过这种“心照不宣”的方式向君王效忠。

当然,这种平衡术,主要指君王与重臣之间,那些有能力动摇王位的大臣。历史上以金钱换权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杯酒释兵权”。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众将领饮酒,酒酣之际,赵匡胤说:“如果没有你们,我当不了皇帝,但我这个皇帝并不快乐,常常彻夜难眠。”大将石守信等人顿首道:“如今天命已定,哪个敢有异心觑觎皇位?”赵匡胤说:“生而为人,哪个不想富贵?一旦有人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虽不想背叛,但你们做得到吗?”众将闻言,诚惶诚恐,希望陛下宽宥,给他们指出一条万全之策。赵匡胤道:“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积些金钱,广置良田美宅留给子孙,整日歌舞以终天年。如此,则君臣无猜,不亦乐乎!”众将连连称是,第二天,全部称病,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当即答应,许以散官虚职,给他们大量赏赐。

所谓“杯酒释兵权”,其实就是一种特殊交易,一手拿钱,一手交权,君臣就此相安无事。兵权收缴,宋太祖赵匡胤从此睡得安稳了;众武将呢,也乐得个金钱豪宅、歌舞美女,尽享人间奢华。在这场交易中,君臣以和平的方式,各自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表面看来,似乎解决了开国皇帝大量清洗有功之臣的“死结”,不再是“狡兔死,走狗烹”,而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双方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然而,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皇帝慷国家财政之慨,等于默许众将贪腐,对政治、经济、吏制、社会风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侵蚀与破坏。

皇帝考虑的只是如何维持、巩固天子宝座,根本就没有把天下安危及百姓幸福作为当权的终极目标,社会如何进步?而重权在握的大臣们,为求自保,不得不逢场作戏、贪墨“自污”,以消除君王疑虑。刚开始,这种贪污可能还有点“作秀”的味道,比如王翦就是。而“杯酒释兵权”中的重臣石守信也是,他本是一员重义轻利的猛将,不得不装出一副特别贪婪的样子,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然而时间一长,若非有意克制、修炼,人性中卑劣的一面就会不可遏制地“脱颖而出”,将巧取豪夺、搜刮民财、寻欢作乐作为理所当然的生命“常态”。如此一来,人性失却,与行尸走肉何异!

(曾纪鑫 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出版专著二十多部。)

原标题为《历史上以金钱换权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杯酒释兵权”——君臣相处之道》

【编辑 华智超】

(作者:曾纪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