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 | 爱国勿拘泥于形式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苏州太湖马拉松“国旗”风波愈演愈烈。中国选手何引丽在冲刺阶段两次受到志愿者“递国旗”干扰,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昨日,举办方回应,在接近终点200米处向选手递国旗是奔跑中国系列赛事中的一个环节。赛事运营方回应表示,“递国旗”是对选手的一种礼遇,这种“惯例”不会改变。

接到国旗没有举起来,反而丢到了地上,这是不爱国吗?当事运动员应不应该被指责?从常理出发,体能已近极限的时候,身后又有胶着的对手,竞争压力巨大,此时要求运动员恰当展示国旗,以体现国家情感,显然是强人所难。

从运营方的初衷来看,无论是提供一个表达爱国之情的渠道,还是展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或者作为一种提倡和引导爱国的途径,在赛事中设置选手展示国旗环节无可厚非。我们更相信,运动员同样心怀这种朴素情感。事实上,体育项目自身所具备的内在张力,本来就很容易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在各种项目、各个级别的赛事上,运动员展示各自国家旗帜的举动在中外都屡见不鲜,更是曾造就了很多体育史上的经典画面。

不过,在体育场景中表达爱国情感,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既然是一个体育项目,应首先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和参与者的正常发挥。如果没有办赛的专业性做基础,赛事本身都受到了负面影响,其承载作用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具体到马拉松赛事上,为冲线运动员提供国旗用以展示当然是一种表达爱国的方式,不提供也没关系,爱国主义是一种内在情感,与展不展现、如何展现并没有因果关系。而作为一项专业赛事,首先当然要确保赛事的专业性和完整度。一个简单的设想,不妨把展示国旗的环节挪到颁奖时,同样无损爱国情怀的表达。

就此而言,赛事运营方将“递国旗”的环节放在冲线前,以及回应中关于“不会改变惯例”的表态,将对“呈现效果”的追求置于体育比赛固有的规律和原则之上,显然是不妥当的。放在马拉松赛事在全国遍地开花,群众参与热情与日俱增的当下,这场风波背后的教训更是需要各地的组织者吸取:如何在发扬爱国主义的同时,又不会对比赛本身产生影响,更不至于把运动员置于要“爱国”还是要“成绩”的两难取舍境地,值得讨论和思考。

【编辑:金鑫】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