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泛舟•// 《麦西莱甫》:真实与朴素的群像

 文/李瑞洪

孙恩道水墨人物

 “江汉八家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展出,从获赠的江汉八家画家丛书的简介中得知,画家孙恩道在黄河边出生,在荆楚大地成长;当他有机会报考美术学院时,却出人意料地考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当他的作品屡次入选国家美展时,他又走进中国美院人物画研究班,再当学生。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刘刚纪对此有感而发:“中国历史上凡负盛名的艺术巨匠,无一不具有丰富全面的学识和高深的文化修养。”

    画家孙恩道生命中奔涌的诗性与才情,也使他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既擅长刻画宏大叙事中人物形象的《愚公移山》《洪湖晓月》,也擅长描绘异域他乡风土人情的《麦西莱甫》《根植沃土》等作品。

    对于新疆这片热土,孙恩道有着深厚的感情,帕米尔高原、那拉提草原、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孙恩道说:“我与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的贴近,好像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可以说他是近距离地走进高原。但是作为画家的孙恩道是因为他来自另外一种大都市的现代文化氛围中,才能产生鲜明的文化反差,从而在身处新疆,与维族人民打成一片的同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异质文化的巨大魅力,产生强烈的表现冲动。这就要求画家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从文化与观念的高度去品味生活、分析生活。既深入生活,又具有现代性的意识,这也是我们重提“深入生活”时必须注意积累的“前视野”,孙恩道作品中的“真实与朴素”,正是来源于他对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清醒认识,看不到这一点,即使是到新疆一百次,也未必能够像画家孙恩道那样,深入揭示维族人民的内心世界与博大胸怀,洞悉人与自然的生命交融,感悟宇宙的浩瀚与永恒。

    画家完全从人文关怀出发,全神贯注地刻画维族人民真实人性、人情的流露,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宗教的精神联系,并通过这几方面塑造出血肉丰满、坚实生动的形象,如《麦西莱甫》中的群像刻画,之所以生动感人,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亲切、朴素,体现出善良的天性本能。孙恩道用速写式的笔法刻画出了少女和乐手的生动形象,以充沛的激情使画面保持一气呵成的气势,糅合粗犷、泼辣的速写线条于国画用笔之中,既保持了速写中的鲜活与激情,又加强了水墨语言的表现性,增强了笔墨的张力,使画面飞动而热烈。正如他在《中国画诗情渗透之散见》一文中写到的:“好诗应‘言尽而情远’;好画应‘画尽而意深’,都要留下给人回味、品嚼的空间,使人感染,使人共鸣,使人得以美的陶冶”。

    作者笔下的人物多热情奔放、乐观进取,反映了孙恩道乐观的理想主义情怀。这幅《麦西莱甫》所描写的维族少女全身充溢着活泼的生命力,一改传统中国画中对于女性或端庄娴雅或婉约秀媚的描绘模式,抒发了他对现实中的边疆风情、边疆人民的热爱之情,谱写了一曲嘹亮的爱的赞歌。从孙恩道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从普通劳动人民和朴素的日常生活中体悟到的诗意的美感。他常说:“一个画家离开了对生活的爱,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结束了。”孙恩道人物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激情充溢、大气磅礴。这气魄来自于边疆的壮美辽阔和少数民族的豪迈气质,同时也来自于画家孙恩道乐观爽朗的性格、蓬勃激越的生命力、对生活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对水墨艺术语言熟练的创造性把握。

    孙恩道笔下的形象是感人的、可触摸与可以对话的。在他那熟练的形式语言中,分明有着一种超越形而下的非具象写实语言和写实意义。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种无边的精神力量,一种消解了丑与美界限的真实,都在笔墨、色彩、线条、造型中展现着浑然之中的善良,粗犷当中的美好,甚至,画家的笔调十分平淡,着力处在人物面部表情神态上,其余处则显得随意而自在,为的是表现淡泊中的坚韧。这也正是人物的灵魂之所在。

孙恩道的作品,保持了具象的视觉形象,但却发挥了想象的自由和观念的渗入,拓展了作品的观念与情感空间。孙恩道五十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告诉我们,在一种成熟的经典性的艺术风格中,通过对文化的解构性理解,通过个性的创造性想象,艺术家仍然可以获得表达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多维空间。

李瑞洪

李瑞洪 画家、评论家,在艺海里荡起理论与实践的双桨。【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