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用药、崇信偏方...... 这些用药误区要防范

经济日报讯   儿童感冒服用减量成人药、道听途说跟风用药、盲目崇信偏方治大病……中国药学会日前公布的2018“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安全用药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公众在药物使用中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常见安全用药误区繁多。对此,中国药学会呼吁公众关注安全用药,学习用药常识,促进全民健康。

切忌追求疗效滥用药

儿童用药时,家长有时会忽视“用药原则”,采用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是一定要求医生输液,片面追求疗效。事实上,儿童随意减量服用成人药,不仅剂量无法掌握,而且由于儿童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易造成毒性反应。儿童患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根据医生处方用药,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

同时,口服、注射、静脉输液是给药的常见方式,从安全性、便捷性来说,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需要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安全性最高。而是否采用输液的治疗方式,应由医生依病情而定——要严格遵循“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的原则。

自行停药有危害

很多公众都知道,长期服用药物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一些患者在自我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就马上停止服药,不按照医嘱正确用药。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不然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如果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为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应严格遵医嘱或咨询药师用药,根据病情和药物药理学特点、药代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切勿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应咨询医生或在药师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换药或更改治疗方案,避免直接骤然停药引发严重后果。

误认为胰岛素有依赖性

有些Ⅱ型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坚决拒绝;有些患者在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情况下,宁愿血糖高,也不愿打胰岛素。究其原因,他们表示,打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瘾,需要终生用药,实在难以接受。

其实,是否产生药物依赖,并不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物质,就像蛋白质和水一样,是人体的必需物质。没有胰岛素,人体不可能正常运转。目前,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有效的武器。胰岛素治疗不仅用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对于一些初期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很高,也提倡使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

给药方式要正确

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会直接影响药效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泡腾片是一种特殊剂型,它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二者遇水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若直接吞服,大量气体会急剧充斥气道,存在窒息风险。其正确服用方式为:先取半杯凉水或温开水(100毫升到150毫升),将一次用量的泡腾片投入杯子,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摇匀服下。

此外,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这是由于我们服用的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会帮助药片在胃中逐渐溶解、吸收,起到治疗作用。因此,有些药物剂型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比如缓控释制剂、胶囊、胶丸、肠溶衣片、双层糖衣等药品。

跟风用药不可取

人体存在基础水平、个人体质和病情等差异,如果道听途说跟风用药,很可能因错误用药掩盖病症而延误治疗,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例如,有些老人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便自行去药店购买长期服用,结果导致胃出血。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意见,并经常监测血象、大便潜血试验等。

生病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看病,患者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对症用药。

科学认识不良反应

不少公众认为,中药毒性小,长期吃西药则伤肝伤肾,具有不良反应不安全。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详细不良反应并不是说药品质量不安全,反而代表对这个药品研究比较透彻。对于某种药物,医生和药师不能准确预测哪些不良反应会出现在哪个人身上,却能知道这些不良反应导致的后果,以及避免和救治严重不良反应的方法。因此,在对药物疗效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会更清醒地认识到注意事项,更好权衡患者用药的利弊。

此外,发生不良反应具有一定概率,概率不大。反而对于某些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品,更要警惕这种空白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

偏方秘方应慎用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偏方治大病”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偏方,是指那些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就地取材、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这些方子也经常被称为土方、便方、验方等,在使用时务必慎重。有些流传下来的偏方确实有着良好功效,但另外一些偏方的疗效并不确定,其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了解和重视;还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较大毒副作用,这些问题是普通公众很难分辨的。盲目使用偏方不仅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会延误治疗时机,损害患者身体健康。

海淘药品需谨慎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一些境外药品通过海淘、微商代购等渠道在国内市场走俏。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选择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要盲目跟风。

此外,网络购药、海外购药应注意看清看懂说明书。有些药品对于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具有特殊要求,可能需要避光、冷藏、防潮。因此,在网购海淘药品时应关注这些特殊要求,防止药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由于存在人种差异,用药剂量也有所不同——如果盲目按照国外生产药品说明书的推荐量使用,可能发生过量给药或给药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清洗血管效果有限

首先要澄清一点,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有些人因为多吃少动,或是自身代谢出现故障,导致血脂异常,就容易出现动脉血管斑块。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人体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疾病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这种变化不会因为每年输液几次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具有扩张作用,但补液结束几天后,药物会代谢完毕,并不会长期对损害的血管具有“修复”效果。

专家建议,个人需均衡膳食,控盐、减油、少糖,坚持规律运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药物控制的,需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如果有新出现的头晕、头痛,或者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不接种疫苗风险大

疫苗的发明可谓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没有疫苗的时代,人类面对疾病处于弱势——即使现在看来普通的流感,在当时都足以丧命。而疫苗的普及接种,有效避免了无数儿童身患残疾和死亡。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疫苗列为最优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群体免疫。当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一种疾病免疫时,他们就可以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保护,使易感染人群也很难感染这种疾病。整个群体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虽然疫苗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


【编辑:吴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