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优势明显。”武汉市自然教育首席专家、湖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兆华教授介绍,武汉地理区位得中独厚,“两江三镇”的城市格局赋予了城市生态文明显示度;自然资源得水独厚,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生态系统得天独厚,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山—水—林—田—湖—城全要素复合生态系统构架均衡的超大城市。我市还同时具备引领中部的经济优势、科教优势等。
李兆华同时也指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污染依然较重,给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造成较大压力;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体数量大,历史欠账多;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新型污染物臭氧超标天数持续增加;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
李兆华介绍,涉及37项创建考核指标中,我市还有9项指标没有完全达标。包括水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等。“生态文明示范市是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交响曲’,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李兆华称,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体现了武汉市新时代政治站位高度,是履行国家中心城市新时代绿色发展引领作用和策应武汉山水园林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有力抓手。
针对未完全达标的指标,李兆华建议,相关部门要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带头践行绿色生活,做到固强补弱,重点突破,形成社会合力。市民也应该广泛参与其中,例如,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尽量少用点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植树种草、清理公共垃圾、环保志愿者等活动。
据了解,2019年7月,市生态环境局委托湖北大学生态规划团队编制《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
李兆华作为该团队负责人全程参与该《规划》调研、设计、论证、修改等各个环节。历时两年,4次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意见,20次集体改稿后出台。李兆华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开展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凝练特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有效措施。
据悉,湖北大学生态规划团队成立于2005年,15年来完成了湖北省近40%的县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出版相关著作14部;承担了湖北省近50%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申报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
策划: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长江日报城市环境传播中心
撰文:孙旋 胡喜珍 于海涛
【编辑:王吉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