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元战略”模式 开创“一体多翼”特色发展之路 武汉六中:奋进之笔续写百年名校新荣耀

武汉六中主教学楼

武汉六中空飞班雏鹰试飞

武汉六中百年德华楼

武汉六中学生(左二)获第32届匹兹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武汉六中学生研学旅行走进华中科大实验室

在武汉,有百年历史的中学屈指可数。始创于1903年,前身为德国人创办的德华学堂的武汉六中,至今已有115年的办学历史。

   百年风雨,武汉六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培育了万千桃李。

   新百年,武汉六中进入新时代,勇担国家使命,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与新高考接轨,形成了以资优学生培养为主体,以航空实验班、国际教育、科技发明、“艺体生”多种培养模式为特色的“一体多翼”发展格局,续写 “修德尚智”的百年传奇。

威武!

   “空飞班”培养近百名飞行员

今年9月3日,中央军委领导莅临武汉六中视察了国防教育工作,重点视察了武汉六中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他细心询问了学员的身体素质、文化学习、政治素养和后勤保障等情况,并对武汉六中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下简称为“六中空飞班”)整体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

此消息经朋友圈一发,六中的学生、家长和校友们沸腾,收获无数“六中V5(威武)”的点赞和转发。

2011年,空军总政部首长到武汉来选定“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当时,武汉有众多省级示范高中竞逐,武汉六中以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成为华中地区唯一的飞行员早期培养基地班。

“我们六中要办‘空飞班’,那一定是全国最好的‘空飞班’”。创办之初,时任校长马德驹霸气地领下“军令状”。

六中人以行践诺。短短几年时间,六中举全校之力,通过严格政治教育、严格文化测试、严格体能保障、严格习惯养成,实现了招收学员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双优异的提升,培养了大批优秀飞行员苗子,为打造现代化的空军,真正实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作出了积极贡献,创造了空飞教育的“武汉六中模式”。

2015年,空军将“武汉六中空飞班”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筹建了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

今年,2018届 “空飞班” 张泽宇以高考“裸分”651分(不含优录分)位列全国空飞学员第一,考上清华大学;肖铮考上北京大学。本届 34名毕业生考取军队院校20人,考上空军飞行员14人。

六中“空飞班”故事多多。

2013年,“空飞班”来了一对双胞胎。3年后,来自随州市淅河镇的双胞胎毕业生李志明以635分被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学院录取,李志远以601分被空军航空大学飞行与指挥专业录取(空军飞行员)。

到了2014年,学校竟迎来荆州的三胞胎——名字暗含“天赐也”。2017年,陈赐倚以549分被空军航空大学飞行与指挥专业录取(空军飞行员),罗也熠以549分被空军航空大学飞行与指挥专业录取(空军飞行员),罗天怡以557分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财务管理录取。

截至目前,六中“空飞班”已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飞行员,为空军发展贡献了坚实的六中力量。

牛气!

   5000余项学生专利领跑全国

武汉六中学生的科技素养很强,很强。国家科技部原领导在视察六中科技教育时动情地说:“这个学校不简单,真正理解了素质教育,我的孙女若在武汉,我一定让她上六中!”

自2003年起,武汉六中将知识产权教育及科技创新发明的教学内容正式纳入课堂教学,面向全校学生全面普及。教师自编7本校本教材,开办《六中科技报》,保证了科技创新教育在六中的普及化;通过组织校园科技节,让学生在无人机驾驶、3D打印、无线电制作、科技谜语竞猜中感悟科技的奥妙;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医院“淘宝”,走进企业、大学调研,寻找专利申请素材;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杨叔子、袁宏伟、张训械、徐世球、龚顺生等院士专家来校作科技专题讲座,聘请院士、教授担任六中科技校外辅导员,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设置“玫瑰奖学金”等,对科技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开办六中科技长廊、六中科技展室对学生的优秀专利、优秀作品集中展示,广泛的宣传和激励,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新热情。科技教育特色孕育了全体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核心素养,发展了他们勇于探究和创新发明的关键能力。

自从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以来,武汉六中学生先后获国际发明大赛金奖、银奖、铜奖40余项;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数千项。迄今该校学生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5000余件,成为全国高中里名副其实的“科技发明第一校”,2017年,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这种内化到教师的意识中,辐射在家长心坎上,扎根于学生的生命中的“创新情怀”,打开了多赢局面,一大批学生以科技特长生的资格参加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被录取。

今年全校377人获得全国知名高校自主招生资格,规模和比例居湖北省第三。这其中,大部分学生得益于拥有科技发明专利。

六中学生创新能力也得到国际专业人士认可。

2017年高考江岸区理科第一名熊磊同学因在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上夺得金奖而获得大赛执行主席给清华大学校长的推荐信。学生刘海东因有两项发明专利而被海外知名大学录取并获3万美金奖学金,招生面试官在录取通知书上题写:“过去中国学生给人的印象是笔头能力大于动手能力,刘海东让我看到新一代中国学生理论与实际能力的共同提高。”

给力!

   炼好“四功”英才培养屡创优绩

百姓家飞出“金凤凰”

当很多家庭感叹培养一名顶尖“牛娃”的艰辛不易和巨额成本时,武汉六中却频频把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送上高枝变凤凰。高性价比的人才培养结果,让众多家庭看到了向上的勇气和希望。

今年高考,武汉六中再传捷报,彭维方同学以709的高分获得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湖北省理科第二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彭维方小学就近入学于家门口的解放小学,初中对口升入育才中学,高中以分配生身份考入武汉六中。她一路走来,不培优,不择校,读名高,上清华,似一股清流,给普通家庭和孩子“洪荒之力”。

这背后,有学校和老师坚实的支撑和不为人知的奉献。据介绍,六中长期坚持多元化育人,有针对性地实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导师跟踪制、竞赛辅导制、英才计划、财经素养大赛、科技创新等打出“私人订制”的资优学生培养组合拳,全面激发学生发展潜能,全面拓宽学生成长空间,全面提高学生成才平台。

“六中就是有这样一种能量,开放包容不做作,鼓励学生个性成长。”现就读于武汉六中高二年级的李笑然说。他是2017年江岸中考第一名,有实力选择市内任何一所名高。他最终选择六中正是受这种能量所吸引。高一下学期时,对物理情有独钟的他发起并成立了物理社团,学校积极给予场地支持、活动指导,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增至百余人。他个人学业成绩也一直稳居年级前三。

作为百年名校,六中先后涌现出一批世界顶尖级人才——获最高科技进步奖的姜德生院士;“遥感之父”刘先林院士;世界知名经济专家黄明;北京大学知名教授白凡等,他们都是六中杰出校友代表。

六中学子“能文亦能武”

2018年5月,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名参赛运动员,武汉六中学生郑成卓获得男子跳远银牌,学生殷绮忆获得女子投掷第七名,创造了湖北省历史纪录。

学生熊皓宇2018年再次入选国青男篮集训队,学生杨驷骏将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世界jr.nba冠军赛,全国仅10人。

国际部学生100%进世界百强大学

武汉六中传承于德国人创办的德华学堂。近年来,六中开始在国际教育上发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人才”。

今年,武汉六中国际部升学成绩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经过国际部3年精心培养,学生人均获得10余份海外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15%的学生被世界排名前30的大学录取,80%的学生被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100%的学生被世界百强大学录取。

百年名校,雄风重振的秘诀就在创新管理炼好“四功”:一是教学管理在“常”上下功夫;二是课堂管理在“效”上下功夫;三是教师管理在“竞”上下功夫;四是教学科研管理在“深”上下功夫。

再出发!

   “修德尚智”凝练“六中气质”

“六中是一所让人肃然起敬的学校。修德尚智的根脉基因百年承继,历久弥坚,使代代六中人以德为帅、以智为资、允公允能、兴学化人的信念更为坚定。作为新一代六中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扛过传奇校长马德驹的旗帜,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途上走得更实更远!”六中新任校长任能祥说。

15日一早,年逾七旬的全国著名语文教改课题专家、“学长式教学”创始人、湖北省特级教师、有着“六中常青树”之誉的胡明道如常出现在武汉六中的校园里——一袭红大衣,和煦的笑容,爽朗的腔调,整个教学楼都变得温暖起来。

“只要不出外讲学,我基本上每天都到学校来,在这里教了三十多年书,离不开也放不下。”胡明道说。

《人生很贵,请别浪费》——去年因一场最燃演讲而“红动中国”的武汉六中语文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杨幼萍就是胡明道的徒弟。

一个老师一次平常的演讲,经朋友圈传出,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很快就是一个“10万+”。 中央媒体随后跟进,杨老师火遍全国。这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获得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的“80后”女教师田瑞娟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定位于武汉六中,在生物教师的讲台上一站就是六年。

“来了快六年了,六中就是一个你来了就不舍得离开的地方。”田瑞娟说,学校出台了教师导师制、班主任导师制和领导干部听课制、领导干部挂靠备课组制度,启动名师伴我行活动等一系列“传帮带”新略,为中青年教师构筑成长舞台。在师父和特级教师以及生物组其他前辈的精心指导下,她迅速成长。

作为优秀的生物竞赛辅导老师,她辅导李佳寒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一等奖,她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六年来,她深刻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看到学生的成长。

“把爱给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正是在这种“六中味儿”的熏染下,教育精神得以传承,百年薪火更加兴旺。

据介绍,学校先后有18人被授予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武汉市首批“十大名师”,10余人享受国务院及省、市政府津贴,20余人获省、市优秀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5人获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学校共有市、区学科带头人68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91人。先后有3人成立了武汉市“黄鹤英才名师工作室”和“江岸区名师工作室”。

时光荏苒,115岁的武汉六中在改革创新的浪潮里依然朝气蓬勃。继往开来,百年六中将以奋进之笔在书墨浸润中续写第二个百年的新荣耀!

撰文:向 洁  关 虹


(作者:向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