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科技特色”为引领 武汉十一中:倾力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十一中科技创谷设有10多间创客教室,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尽情创造的天地

在浓厚的科技氛围感染下,十一中诞生了一大批“小发明家”,他们善于思考、乐于创新

教师伍涛利用数字星球仪为学生上课,智慧课堂已是十一中教学常态

地理信息化实验室内的穹顶大屏,让学生们仿佛置身浩渺宇宙

学生正展示自己的发明,学校每年都会收到至少500份来自学生的创新提案

作为武汉市普高领航试点学校、硚口教育的旗帜,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始终明确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定位,努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科技特色”的创建工作,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

稳步发展中的十一中,硕果累累。近年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唯一的全省数字化示范试点高中学校、“武汉市普高领航试点学校”,并成功加入中国科学院设立的湖北省科技教育首席联盟校。

60多年筚路蓝缕,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黯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未来,十一中将在奋进超越的征途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朝着建设“三化一特”一流名校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实现教育事业的时代价值。

信息化

   大数据为学习减负增效

   智慧课堂实现“学而有方”

轻点平板,硕大的球幕投影仪瞬间化身地球表面,随着画面的变换,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运动规律一目了然。关上电灯,整个天花板都变成穹顶大屏,银河星系在头顶旋转。

这是十一中地理老师伍涛上课的一幕,也是学校智慧课堂的缩影。在这间地理信息化实验室,配备有最先进的数字星球仪,当老师通过手中的平板进行控制,原本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在屏幕上形象展现,让学生在全仿真的环境中感受了解地理山川知识,共同探索自然奥秘。

师生们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学完核心知识点,伍涛只需在平板上轻松点击,便将相关习题推送到每个学生手中,对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学生在平板上做完题,他也能从平板上立刻看到正确率和错误点,当堂进行讲解。

“有了技术的支持,地理课生动形象多了。”伍涛介绍,在智慧课堂,老师可利用平板将网上海量资源实时推送到学生终端,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课前,学生在网上进行提前预习,并记录下难点;课上,老师针对学生预习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变“老师教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它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让学习更主动高效了,师生们反响都特别好。”

据了解,自十一中于2016年引进智慧课堂以来,大数据走进校园,课堂和作业从书桌走上云端。不光对上课方式进行改变,学校还建立了大数据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场所,其在不改变老师批改习惯的前提下,实现答题卡制作、扫描、云端阅卷与数据分析等功能使用,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最终形成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手册,有效帮助老师减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性化学习。

“现在的高一学生到了高三,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轨迹和知识点掌握数据都记录在案,对高考复习是笔很大的财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学生学习更主动,老师也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有了更多时间钻研教学。“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从进校起的所有数据都在账户里,他们的学习有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向,老师的授课效率也大大提高,比如原本需要一节课来讲评的卷子,现在只要15分钟了。”

2018年,十一中作为武汉市唯一的全省数字化示范试点高中学校,高水平通过湖北省电教中心专家组的中期考核,在武汉市智慧校园星级评比中获得高度评价。

现代化

   现代化管理领航校园发展

   “十一中精神”根植师生内心

思想引领弘扬正气,队伍建设保驾护航。党委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五大发展理念”的精髓运用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十一中特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有序开展。

搭建平台立德树人,丰富活动提升素养。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生态德育”的实践探索。探索双导师制,引导老师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特长和心理健康,科学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长。

开拓创新勇于改革,工匠精神提升质量。在着力抓实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十一中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断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开启生涯规划教育,紧扣课堂教学质量和个性化学习诊断这两个关键节点,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效益的新路,各年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甘于奉献服务师生,整合资源推动改造。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充分整合资源,强化后勤服务理念,后勤保障工作井然有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

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学校更致力于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而服务。高质量完成向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线上网络送教和线下面对面教学指导,有力促进了该州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得到该州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圆满完成湖北省省委616工程对口恩施一中、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精准扶贫对口郧西三中的工作。

国际化

   国际化办学开拓广阔成才路

   搭建全球化人才培养立交桥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选择十一中,那么高中三年必将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今年3月,一封来自毕业生肖骁的信,在十一中校园里流传开。这位学长于今年收到来自西安大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一万美元奖学金。

信中,肖骁对自己在十一中的学习生涯难以忘怀。他回忆,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让他具备了开阔的国际视野,为走好人生路打下坚实基础。

肖骁是十一中实施国际化教育培养出的优秀学生之一。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十一中引进权威国际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外教育模式,推进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优秀大学和高中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进入美国和英联邦国家一流名校打下基础,实现国际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目前,学校拥有多个国际项目。2012年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的重点项目“中加班(2+1)”,由武汉十一中和加拿大伦敦国际学院合办,按照“2+1”模式进行培养,即国内十一中学习两年,国外伦敦国际学院学习一年,两校互认学分,并保留十一中学籍,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同时获得两校高中毕业文凭,然后同步申请就读加拿大、美国等著名大学。

2016年,学校与法国洛林大学工程师集团签订了直通车项目合作协议,通过洛林大学工程师集团的面试考核,2017年共录取13名高三毕业生,其中包含4名免高考的学生。2017年11月,这些学生已经赴法国洛林大学开始大学学习。

2017年10月,学校与美国康维尔伊根天主高中和圣保罗中学签订了友好学校合作备忘录,为中美学校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2018年,学校还引进了a-level课程,并成为a-level考点。

跟随“国际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学校国际部硕果累累。2017年有6名学生入选中加项目并获得奖学金;截至2018年,全校有25名学生通过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中加班(2+1)”项目完成加拿大伦敦国际学院高三课程,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学习。

当前,学校正积极推进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优秀大学和高中的合作与交流,全球化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正在建成,武汉十一中正朝着“三化一特”名校的方向迈进!

科技特色

   发明创造成为校园常态

   科技教育点燃师生创新思想火种

今年10月,2018年武汉市中小学“创客教育直通车”活动在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举行,全市多所中小学的科技达人们齐聚一堂,展示他们最新、最闪的发明作品。

活动当天,十一中刚刚投入使用的科技创谷让前来参观的师生和专家们惊叹。这座四层小楼里,打造了数字图书馆、3D 智造空间、计算机编程教室、AI人工智能实验室、Python语言编程教室、头脑奥赛教室、机器人编程中心和竞赛中心等十多间创客教室,炫目的陈设、先进的设备,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尽情创造的天地。

十一中重视科学创新教育,浓浓的科创精神根植于师生们的内心。学校不仅通过课堂主渠道来进行知识普及,开发了以校本教材《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蓝本的系列科技课程,更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与科创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思想碰撞,点燃创新火种。

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老师们的悉心引导下,学生们的创意和智慧喷涌而出,每年,学校都会收到数百份发明提案。能储水的拖把、不会忘带的准考证、耳机故障修复器、水陆两用自行车……学生们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结合,敏锐捕捉生活中的难题,并想出有趣实用的金点子。

科学老师张建华介绍,学校每年都会收到至少500份提案,每一个学生在三年学习生涯中,都至少会交出一个发明提案。

乐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让十一中学子尝到了甜头。袁啟鸣、谢洵敬等同学在参观武汉桥梁展览时,萌发对结构力学的研究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与之相似的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结构题,获得2018年武汉市头脑奥赛一等奖、第39届国际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三等奖。

学生陈飞扬参加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课题研学活动,在中科院的科学家和十一中科技导师阮涛联合指导下,完成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光谱仪原理及橄榄油品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即将公开发表。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的科技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孩子们有创新的灵感和欲望,我们就要去呵护他们、去成就他们。”学校负责人表示,科学教育是民族进步的重中之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十一中培养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能适应未来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用开拓性的教育情怀去点燃孩子们的创新梦想,用前瞻性的教育智慧去引领他们创造精彩生活,是我们十一中教育者的使命。”

撰文:陈晓彤 朱丽琨    张建华 夏  莹

摄  影:彭  年


(作者:陈晓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