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强大越弱小 | 无限杂思

文/刘洪波(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人总是想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但人的本质是什么却莫衷一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深刻性,在于指出人是自身创造的结果,而不是神创或自然天成。

    如果人是由神创造,那么人的诞生就与时间无关。神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想先创造什么就先创造什么,他可以先创造时间再创造人,也可以先创造人再创造时间,而且他可以让人与时间交织在一起,也可以让人与时间不发生联系,就像一只麻雀与一匹马同在一处却不发生联系。人与时间产生关联,只是神的自由意志偶尔这样干了而已。如果人是自然天成的,那么人也就被排除在了人之外。自然天成的东西无须人为干预,只需要天地造化。

    以神创观点来说,人一旦觉悟到自身,就要“失乐园”,这是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表明人有原罪,惩罚从此开始。沿着这条线索,人的总境况就是“沉沦”。“沉沦”这个词在现代西方哲学中频繁出现,其思想源头在于天国与人间的对举,假定存在着幸福的天国和不幸的人间,人的历程是下跌或被抛到不幸之中,这样,时间实在是一场人存于世的悲剧。

    以自然天成的观点来说,看起来,这是把人回归到自然演化过程之中去认识,符合进化论。不过,生物学观点并不足以把握人的本质,也不足以说明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生物学能够告诉我们人与老鼠基因高度相似,但为何只有人拥有了时间意识,为何只有人在生物学基础上建构起了文化的世界。人和老鼠都是生物进化的果实,但其他一切动物都未能挣脱生物界,或者说停步于生物演化的结果,它们是仅仅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无自我的、不自知的。只有人开创了技术和文化的道路,成为有自我意识的、自知的群类,从自然界挣脱出来。

    人的本质,不管怎样探讨,都不会是在生物学意义上进行,而是在人区别于生物的基础上进行。人类大脑的出现,或许可以作为人的本质来看待,但是大脑其实也只是使人成为人具备了可能性。而且,人类大脑是自然天成的结果,还是人类自身行为的不断强化造就,也还难说。按照“用进废退”的说法,大脑应当是因为使用而得到强化,那么人类自身也就参与了大脑的形成,而不是说等待自然形成了完备的人类大脑后,再开始他的创造,人类大脑形成史,是某种动物从非人因为脑的使用而一步步完成为人的历史。

    语言、文字、音乐、舞蹈、巫术、信仰、技术、科学、工具……举凡一切人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经常被当成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有时被视为人的本质,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从无到有。从无到有,就是变,就是原本没有,变、原本没有的东西,可以是特征,但不可能是本质。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人所在的自然环境要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未能决定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不是自然能够长出来,而是人力所为。

    双脚站在大地,而不是四肢趴在大地,开始了人类的诞生史。直观地,应该是手得以从趴立的位置上解放出来,它开始去拿取一些东西,如果理解这就是劳动,那么劳动确实创造了人本身。站立的行走,区别于动物的走动而成为人的行为,拿取使手灵活,直视远方增强了对环境的预估,感官协调可能刺激了大脑。如果说人的本质是没有本质,或者说人的本质是“无中生有”也就是创造,或者以马克思的语言来说叫劳动,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预见作为人类时间行为的一种表现,在站立开始就得到了拓展。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预见力”,嗅觉、听觉、视觉都能起到觉察远方的作用,各种动物也都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觉察环境,人在其中拿不到单项冠军,当未曾站立起来时,“前人动物”恐怕也拿不到综合冠军。直视前方使视力发挥出来,带动了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人就开始“预见未来”。但这仍然是动物性的,当人开始筹划明天时,未来才真正出现了,时间才真正开始了。不待制造什么,只要人开始捡起一件拿手的石块用于下一次猎杀天敌,人就开始了为明天做准备。

    不过,当人捡起一件拿手的石块时,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不可逆的进程,那就是技术开始起步,而身体开始退化。人谋划明天的能力越强,他作为“自然之子”的能力就越弱。对最原始的人来说,“万物皆备于我”就是身体可及的范围内,在“随手可得”的水平上使用当下的一切东西,“近取诸身”就是集一切于自身,生存使之必须具有与动物类似的力量。

    随着石块作为武器、石斧作为工具等等,人开始把力量移到外在的东西上,身体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孔武,文字发明了,记忆移交给书本,记忆力就有条件下降。网络获取无处不在,使记忆的重要性再度下降。人的“天然机能”在丧失,甚至就身体内的能力来说,人可能还在变蠢,我们再没有过去那么多“多才多艺的人”,但人身体外储存的知识、力量、智慧,却是大大增强了。把自身寄存在外部,让自身更加单调和专业,通过身体间的人-人关系、身体与技术间的人-机关系,人类开始信心冲天,除了过去不能征服,现在尤其是未来好像已经没什么做不到的了。

    新的危机也在袭来。那就是当人把更多的东西托付给机器,给身外的技术,以至更多的决策、行动是由技术去“自动完成”时,如果技术机器的决策失误了会如何,就算不失误,技术具备了“意识”怎么办?那么人类的位置在哪里,人类的未来在哪里,人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就是当下的人工智能带来的焦虑。【编辑:袁毅】


(作者:作者刘洪波 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