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湖大武汉
公园多,江湖多,湿地多
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呼吸
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让孩子健康成长
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
带领150 所学校,30 万中小学生
把课堂搬进 28 座公园
用自然笔记
记录城市生态,感悟生命成长
打开眼睛的窗户
看见大自然
这项公益活动
见证了城市孩子与自然的亲密对话
从公园大课堂到生态研学
自 2016 年起,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与长江日报携手,以城市公园为场景,在武汉推出“公园大课堂”这一自然教育公益活动,让孩子走出教室,到身边的公园亲近自然、释放天性、探索生命,拓展了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
今年 3 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联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暨公园大课堂第二届自然笔记评选活动”,让武汉的自然教育覆盖面扩及150所学校的30万中小学生。
自然笔记,
呈现孩子的独特视角
3月-11月,30万中小学生,陆续走进 28 座城市公园,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自然观察、开展课题研究,用自然笔记的方式发现神奇奥妙的大自然。
get植物的可爱秘籍
“椭圆形叶子,如小熊掌一般。它虽不是什么植物之王,却隐约有一丝可爱。”在光谷实验中学桂一雯的笔下,多肉植物不仅被绘制的晶莹剔透,还被赋予了可爱的形态特征,从身边的植物,发现大自然,就是记录自然笔记的意义。
调动五感,打开奇特视角
玫红的玉兰果,摸起来滑滑的,成熟后,果皮还会炸裂开呢!武汉市万科高尔夫小学的陈怡贝绘制的自然笔记不仅仅停留在观察上,她通过动手小实验,调动视觉、嗅觉、触觉,探索出玉兰果实不仅有苹果的清香,还有独特的小花形状。
日常角落里,藏满了自然宝藏
来自恒大绿洲小学的沈维曦,拥有敏锐的自然触觉,在去书店的一次偶然中,他发现了意外的植物惊喜。“嫩绿色紧闭的花苞,表面上有一种清晰可见的白色茸毛。”南瓜藤的茎、叶、花、果实,在沈维曦的笔下栩栩如生,就连叶子上的小蚂蚁,都变得活灵活现。
把自然笔记变成日记,
每天都有独家记忆
可爱的铜钱草
果园里的吉祥三宝
来自惠济路小学四(1)班的朱思瀚和常青一校的王书妙,是2位热爱观察自然的小专家,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植物,对于他们来说,却充满不寻常的奥秘。这些如同日记般的记录笔记,还同时见证了他们与自然共成长的轨迹。
每一个孩子,
都是自然画师
来自湖北省实验中学的王含灵做的自然笔记,栩栩如生,逼真的细节让每一只蝴蝶都仿佛只是在纸上停留片刻,随时会翩翩起舞。
在这幅自然笔记里,记录人向佳怡说:“这个世界并不是强者生存,从铲趾兽可以看出,自古以来,适者生存。”这些敏锐聪慧的孩子,以“发现大自然”为起点,在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思考生命的本质,还成为自发自然界的小居民。
在大自然中
你会发现
平凡的草芥也有魔力
微小的昆虫能创造惊奇
孩子们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
而我们发现大自然的脚步
也从来未曾停歇
为孩子们点赞
11月29日
“中小学生(武汉)自然笔记评选揭晓
暨青少年生态研学专家研讨会”
将在武汉园博园盛大开启
上午大会将为自然笔记获奖学生颁奖
让我们为孩子们点赞
见证他们的荣耀时刻
点击“阅读全文”观看更多优秀作品
也可以长江日报官微菜单“互动活动”
点击“自然笔记展”参与点赞
(编辑:张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