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码•// “杨超越”的流行

文/尤雾

怎么都开始转发杨超越和锦鲤了?当我仔细查过后方才知道原委,原来杨超越是一个出道不久的女歌手,由于超好的运气被视为“逆袭”成功的典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网络上走红,也有人戏称其为“天选之子”。一时间,转发杨超越的表情包成为了流行时尚,被视为“锦鲤体质”。时尚话语来得太快,简直令人难以跟从,仿佛一转眼就被时代抛在身后了。

网民的这类玩法,多年来早已令人习以为常。互联网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随机性的空间,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成为话题热议的中心。要是把“杨超越现象”和传统的祝福庇佑放置在一起相比,那就误读了网络语法。从表面上看,似乎网民依旧以同样象征化的方式来处理符号对象,但实际上,在关于“杨超越”的转发浪潮里,整套话语和心理投射并无关联。在这一现象里,真正生效的是互联网上的邻接效应。

“杨超越”作为一个符号本身是否表义?看上去,似乎具备自足的内容。其内部的形态包括杨超越本人在媒体中的形象,包括其底层出身,各种偶然性的运气等等。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意义只有在网民的普遍运用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假如没有造成一种普遍性的效应,其表义性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只有在不断的转发、复制、再转发的过程中,其作为“锦鲤”的意义才能被不断强化,从而形成了一股足够强大的符号风潮。

类似的状况可以比拟前几年曾经流行过的网络语言“你妈叫你回家吃饭”。若将其单独拈出,这句话无比日常,完全没有特异的部分。但在网民的极力鼓动之下,本来没有意义的一句话,忽然就变得雷霆万钧,仿佛承担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激发了无数网民的狂热反应。狄更斯有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像大笑和心情愉快那样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确实如此。在旁人大笑的时候,哪怕你不知道因何而笑,也容易一同笑起来。网络传播同样具备类似的感染力。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今天的世界足够把一个空洞的符号打造成带有强大交换价值的对象,就像凭空制造了一套语言系统。而这个语言系统依旧不断膨胀,并且吸纳更多的人来共同加入。就拿杨超越为例,很显然区分出了属于“杨超越语族”的人群,以及其语族之外的人。

不过,杨超越的符号流行在来自于笑声或愉悦的感染之外,还有一层含义来自于网民对于自身处境的自嘲。和流行的美国漫画《马男波杰克》一样,尽管谁都不愿意如其主角马男那样丧气而卑微,但自嘲的方式暗示了一种对于现实困境的乐观表达。在“杨超越现象”的广泛传播中,我们观察到一种现实困境的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的反讽式表达,认可其背后关于“寻常人逆袭”的符号逻辑,与其说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更不如说是苦笑式的自怜。除了“鲤鱼跃龙门”式的成功,还有多少道路能够导向“C位出道”呢?

和以往我们所谓“互联网的狂欢”不同,如今的狂欢开始加入了潜在的忧伤气氛,无论是“杨超越”还是“锦鲤”都是如此。和前几年流行过的“丧文化”一样,人们不介意用各种方式来调侃自身的存在处境。毫无疑问的是,“杨超越”的流行也只是一时的风潮,不过,很快会有更多的流行形态来加入这套互联网忧伤语族的行列,直到某些技术革新的真正发生。

尤雾

尤雾 1982年生于上海,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从事文化分析和艺术批评写作,文章散见于各大媒体。【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