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提醒:利用亲情诱骗是非法集资常见手段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9日讯(记者梅丹)11月27日-28日,“武汉市防范非法集资百场公益讲座”第28场、29场、30场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新洲区邾城街道办事处、阳逻街军安社区举行,长江公益律师团、湖北典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亮以及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金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作为“武汉市防非处非公益讲师团”成员做了演讲。

长江公益律师团、湖北典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亮在宣传“防非”知识。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摄

长江公益律师团、湖北典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亮介绍,非法集资常见形式达到17种之多,但无论哪不法分子披着什么光鲜的外衣,都会表现出四大特征:一是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和传单等形式公开宣传,三是高息利诱让投资者产生稳赚不赔的幻觉,四是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无论什么项目,无论什么公司,无论是谁,只要他向社会不特定群众借钱,都必须有相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只要牢牢记住这一条,就可以识破很多的非法集资的骗局”。

“防范非法集资百场公益讲座”走进新洲区阳逻街办事处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摄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金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提醒,非法集资的手段很多,利用亲情诱骗是非法集资常见手段之一。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谁给你推荐投资项目,千万不要碍于亲朋好友之间的面子而盲目投资。越是亲朋好友推荐的投资,越要引起高度警惕,越要仔细考察。如果项目拿不出相关部门的批文,就千万不要投资。应该立即远离并报警。”

新洲区阳逻街办事处工作人员及居民在学习“防非”知识。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摄


“防范非法集资百场公益讲座”走进新洲区邾城街道办事处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摄

本次公益讲座由武汉市金融局、武汉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处非办、新洲区处非办联合承办。针对三场讲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新洲区邾城街道办事处、阳逻街军安社区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讲座。

邾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及居民在学习“防非”知识。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摄

新洲区邾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社区居民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和意识,该街道下辖各社区通过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点对点宣传,同时不定期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组织讲座,还通过社区温馨广播站不断警醒居民远离非法集资。


【编辑 陈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