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9日讯(见习记者金晨 通讯员刘龙腾 赵卉琴) 29日,由江夏区委、区政府主办,江夏区政协承办的江夏区“文化名区”论坛在江夏区委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上提出通过多元融合、拓展文化+新业态的方式把江夏打造成为文化名区。
据悉,江夏区政协依托该区的地理位置和其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的山水田园资源,整合江夏特色文化、生态和产业资源,建议将江夏文化主题形象定位为“山水田园文化”。
未来,该区将以“文化+”为引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科技产业及生态观光农业等四大产业,形成包括赏花休闲、湖泊渡假、农业观光、徒步骑行、文化创意、乡村体验、工业科普等产业业态。重点培育梁湖大道和107国道现代都市农业观光示范带、梁子湖大道赏花休闲游、梁子湖风景区、金口古镇、湖泗古窑址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化、生态、旅游联动,将以文化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江夏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表示,要通过多元融合、拓展文化+新业态的方式把江夏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进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打造城市形象展示的“魅力区”、打造人才充分涌动的“集聚区”。
在此次论坛上,武汉大学国家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张薇、江夏中山舰旅游管理处主任祁金刚、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就如何打造文化名区做了主题演讲,参会学者纷纷建言江夏需要打造“一廊三区五线”的文化格局(一廊为江夏历史之廊;三区为公共文化聚集区、水乡文化体验区、田园文化养生区;五线为107国道农业博览景观线、天子山农耕体验景观线、梁子湖赏花漫游景观线、铁贺路古窑文化景观线、武赤线滨江揽胜景观线),学者们的发言引起了参会者的共鸣,将论坛氛围推向高潮。
江夏区目前共有479家文化企业,去年全区文化产业年产值53.7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5%。到2020年,该区计划初步形成在长江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山水田园”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左右,成为江夏发展的支柱产业。
【编辑 肖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