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武汉》第四课开讲,带你细数武汉的文学家珍


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在《认识武汉》公选课上 记者陈卓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 袁宝童)曾经有哪些诗人学者来过武汉?他们与武汉之间有怎样的故事?11月23日,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开设的《认识武汉》公选课第四堂课正式开讲,中南民族大学著名学者王兆鹏教授来到武汉轻工大学,让学子以独特视角领略诗韵风流,细数武汉与唐宋诗人的故事。


部分没有座位的学生站在教室最后一排旁听 记者陈卓 摄


  在课堂上,武汉轻工大学近两百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二十余位没能选上公选课的学生自发站在教室最后排听课,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因学子的热情,延长到两小时才结束。王兆鹏教授说:“既然大家都生活在武汉,理应了解这里的文化底蕴。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就是武汉人的家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王兆鹏教授以唐宋诗人与武汉的故事作为切入点,为轻工大学子展开一幅千年历史画卷:早在公元223年,孙权就在江夏建立城池,同时在城西滨江的黄鹤矶上建起一座用于军事瞭望的哨楼,这就是此后闻名天下的黄鹤楼。


台下学子齐诵古诗 记者陈卓 摄


  梁朝诗人张正见在《临高台》一诗中写到“飞栋临黄鹤,高窗度白云”;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更是传诵千古,让世人牢牢记住此地;诗仙李白也曾多次写到黄鹤楼,无论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都以黄鹤楼一地为载体,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时期境遇变化;宋朝名将岳飞也留下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诗篇。讲至激动处,王兆鹏教授还与轻工大学子一起吟诵起了诗词。


  除了古诗词,王兆鹏教授还讲述武汉的诸多传奇故事:《南齐书》记载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从此地经过;唐代也有费祎登仙后,乘黄鹤在此地休息的传说。武汉轻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鄢文豪激动地说:“王兆鹏教授对武汉历史故事信手拈来,把时间、人物、事件都说的十分详细。除了传统古诗词,王兆鹏教授还用视频、古代地图等多种形式为我们立体地解读了武汉,带领我们看到了武汉的过去。”


  大二学生胡国帅在教室后排站了两小时,他说:“其实我学的是生物与制药工程,今天听说有一位研究古诗词的著名学者要来讲课,同学们就都想来听一听,虽然没有座位,但我觉得特别值得!王教授从风景名胜、历史典故引申到当下的现实生活,让我在了解武汉文化渊源同时,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文化归属感。”


  据了解,此前《认识武汉》公选课曾三度在轻工大学子中引起热烈反响,授课人包括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全国道德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杨小玲,以及武汉著名地方志专家、文史专家董玉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