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观点】最好的选择

说起钱学森,那段曲折艰难的回国之旅总是扣人心弦。两国角力暗战如同小说。于是就有了一个疑问,他不回国会怎么样?会不会比现在成就更大?

这是个假设的历史问题,其实发问就已经预设了立场:科学家总要在优渥的条件下、宽松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才华,二者兼而有之者,二战后的美国无疑是首选。立场之上,答案自然是替钱学森惋惜——发问常常只是质疑和不满的代名词。

但答案真的如此吗?扯远点儿吧。

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有个弟弟叫弗兰克·奥本海默,兄弟俩关系很好。弗兰克也学物理,动手能力强,做事踏实,也参与美国的原子弹计划。

这样一对兄弟爱国、奉献。自然的逻辑应该是国家的英雄。战后两人各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正年富力强、大展宏图之时,后来的事众所周知,罗伯特·奥本海默因为曾经左倾而被怀疑为间谍,被罗织莫须有的罪名迫害。弟弟弗兰克更左倾些,因此受到牵连。罗伯特名气大,迫害更多的是羞辱,弗兰克名气小,迫害就是实实在在了。

罗伯特还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院长,而弗兰克则被解雇,失业,也不可能再找到其他工作,只好跑到农场当农民,十年里,本指望与世无争、避世逃祸。但联邦特工不放过,时常出现,向他盘问陈年旧账,或者骚扰邻居问东问西,提醒他们警惕身边的敌人。弗兰克从此一生远离科学主流,郁郁而终。

这个世界何来无缘无故的优渥,在国家利益面前又何来小清新的宽容?因为信仰、因为参与军事机密,残酷迫害变成国家意志。弗兰克的人生阐释的是血淋淋的真实。

回到最初发问,钱学森会如何?一叶知秋,经过对比后的答案更有力量:当弗兰克·奥本海默在加州理工学院组织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吸纳了十来名成员,其中包括钱学森时,就注定他回来是最好的选择。文/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