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留言板介绍自己的专利,他成功引起市科技局关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6日讯(记者汪洋)“我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介绍自己的专利后,市科技局很重视,特意联络我们学校的专家,一起召开了座谈会,指导我如何将专利转化落地。”15日上午,武汉轻工大学大四学生张正告诉记者。

张正在武汉轻工大学读化学专业。不久前,他和几位同学一起成功申请到一份专利,张正是第一作者。这份专利旨在解决地铁站前、学校门口等公共场所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的问题。

张正说,他时常看到学校门口有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既占用大量公共空间,也很不美观。“如果能发明一种设备,让共享单车停放得更加规整,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张正设想,可在地面安装一个可移动式的滑道,让共享单车停靠在滑道上。利用滑道的伸缩、可移动功能,可节约更多场地。共享单车停放得更加紧凑整齐了,用户取车和还车也会更加便利。

张正画出了草图,并和几位同学一起申报,最终成功获得专利。



图为张正专利中所附的可移动式滑道设计图。

“我希望专利能够转化落地,但不知道如何操作,便试着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咨询了下,没想到很快就得到回应了。市科技局不仅电话联系了我,还和我约好时间来学校当面交流。”张正说。

4月11日下午,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负责人一行来到武汉轻工大学,在学校的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

张正告诉记者,那天除了市科技局的多位同志,现场还有学校机械学院的专家以及学校科技处负责人。专家们研究了他的专利,很认可他的想法。但综合考虑材料、受力等因素,专利转化落地还存在一定难题。

“他们都很支持我,愿意为我提供技术支持,并详细指导我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接下来我准备尝试做一个模型出来,让专利进一步成形。”张正说。

15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市科技局。该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我市一直重视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发明创造。

座谈会结束后,张正发微信感谢市科技局的支持和鼓励。张正供图。

“我们先是打电话和他沟通,了解到他此前还曾获得过多项专利。我们很想和他见个面,看看这些专利是否能转化。”该负责人说。

“我们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汇集了不少资源。对于还不成熟的科研想法,我们愿意指导他们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后期如果成熟,我们也会积极向一些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推荐,帮助对接市场。”该负责人说。

张正说,自己平时爱琢磨问题,除了共享单车停放设备,他还申请了几项专利。例如,让手机更美观的无框全屏手机、含高锰酸钾的消毒纸巾等。

“这些专利还不成熟,没想到市科技局和学校这么重视。参加了座谈会,我对创新发明更有热情了。”张正说。

图为张正。本人供图

【编辑:商佩】

(作者:汪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