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达140亿元,“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13日讯 江夏区五里界小朱湾的大学生小杜发现,放假回到老家,不仅村落、道路变得整齐干净;闲暇时间,村里喝酒打牌、搬弄是非的少了,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多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源于今年以来,武汉“三乡工程”的拓面提质实施,乡村旅游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2017年武汉市提出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作为我市美丽乡村的旅游景点,“三乡工程”始发地的小朱湾,2年时间里也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而这背后正是我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带来的成果,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以来,各新城区、市直各相关部门紧盯目标、迅速行动、奋力赶超,全面开展共享农庄建设,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截至11月中旬,全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达610个;全市建设共享农庄1915户,吸引社会资金153.1亿元。发展农家乐273户,新增乡村休闲游合作社3个,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4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40亿元。

“三乡工程”,发展了产业、富了村民、美了乡村;“三乡工程”,厚培了文明乡风,唤醒了乡村活力,留住了乡愁、乡情、乡韵,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游人如织的“三乡工程”示范点蔡甸花博汇

多措并举 助力武汉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年作为武汉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开局年,多部门齐头并进,为乡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助力武汉乡村发展。

市农委出台了《武汉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和《武汉市关于落实“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步推进全市6个新城区“三乡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中心塆全覆盖。同时,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 提升“三乡工程”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武政[2018]20号),为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市国土规划局印发了《关于服务保障“三乡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从规划引导、用地保障、创新用地方式、完善产权制度、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切实做好落实等6个方面来服务保障“三乡工程”。市委宣传部制定了《武汉市“以乡风、家风、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为武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市公安局印发了《全市公安机关推进“三乡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创新建设共享农庄,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提供安全保障。

市科技局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市级“星创天地”申报备案工作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共享农庄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星创天地,促进各类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共享农庄集聚。市工商局制订了《关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服务“三乡工程”举措落地见效的工作方案》,确保工商服务“三乡工程”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产生实效。

转型升级 美味助推旅游发展

“精鳙鱼(胖头鱼)吃头、青鱼吃尾、鳜鱼吃花、鮰鱼吃肚、鳊鱼吃拖、鲤鱼吃子、鲫鱼喝汤。此菜选用了野生胖鱼头,鱼头加剁椒旺火急气蒸制而成,鲜香微辣、肉质细嫩、造型霸气。”在武汉乡村美食集锦这本画册中,中国烹饪大师、武昌鱼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代表邹志平这样推荐武汉首届乡村美食大赛十大特色名菜木兰花乡的雄霸天下。

在黄陂区杜堂村木兰花乡山水度假酒店里,“雄霸天下”荣获武汉市首届乡村美食擂台赛十大特色名菜的奖牌金光闪闪地挂在大堂之中。木兰花乡景区办公室主任江珊介绍,自从参加武汉首届美食大赛获奖后,不少市民专程开车来尝这道雄霸天下,可见美食的诱惑还是足够有吸引力。

第二届武汉乡村休闲游美食擂台赛暨首届乡村休闲美食节,在第十五届农博会上开幕,通过网络投票、专家点评,市民最爱武汉十大乡村美食出炉,“雄霸天下”再次获奖。

从细节着手,把乡村旅游做精、做深。今年我市在武汉市商学院举办了武汉市乡村休闲游餐饮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班,以餐饮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教学培训,培训学员35人。

为全面提升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水平,扩大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美食擂台赛成果,促进武汉市全域旅游大发展,我市出台了《中国特色美食村创建工作方案》,旨在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升级版,建设一批餐饮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美食村。目前蔡甸区金龙特色美食村已完成规划和专家论证,下一步将开展人员培训、项目招标和建设。

此外,新洲区出台了《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 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持措施(暂行)》,对新创建达到区级以上农家乐标准的共享农庄,在市级奖补的基础上,区级按照市级奖补标准的50%进行奖补。

政策引领 推动网红民宿兴起

前年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蝶变成全市“三乡工程”示范点;曾经闲置的一间间农房,如今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民宿。借助“三乡工程”政策福利,木兰花乡景区把142套村民空闲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特色农家乐、农村电商服务站……

木兰花乡民宿运营负责人廖伟峰介绍:“我们这里的民宿既有农房原有的元素,又添置了现代的生活必备用品。每逢节假日景区里11栋特色民宿都是爆满,不少市民为了能订到房间都是提前一周预定。”

新洲区靠山小镇的“华夏五千院子”民宿已经设计完毕,目前正在争取村集体建设用地阶段。负责人胡飞介绍,这套华夏五千院子是把博物馆、艺术馆、创意馆和民宿融合的一种新型民宿,通过展示百年古玩设计出各具主题特色的民宿院子,让入住的市民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网红民宿的兴起离不开政策护航。市国土局聚焦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推动我市在全省先行先试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为共享农庄建设提供改革政策保障。在黄陂、新洲、蔡甸3个试点区起草编制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后组织实施。积极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项目规划用地审批流程实施方案(试行)》,目前已在黄陂、江夏等五个试点区确定5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7亩,正按计划推进。

截至2018年8月底,仅黄陂区“三乡工程”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13.7亿元,其中市民下乡21.6亿元,能人回乡42.5亿元,企业兴乡49.6亿元,引进投资企业255家,创办合作社732个,共享农庄535家,出租(入股)空闲农房3883套,实现年租金5265万元。

颇具荆楚风味的江夏小朱湾

【反响】

江夏区小朱湾村民曾方荣:

我是小朱湾村民,目前在村里开了家农家乐。以前我家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因为种田收入太少,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小朱湾成了全市“市民下乡”的典型后,每到周末节假日,来湾子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小朱湾紧邻着江夏区最大的薰衣草园、油菜花海,今年赏花季时,四面八方的游客将我家的农家乐坐得满满当当,我和家人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我期盼明年“三乡工程”政策更好,让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我们乡下做客,家里的农家乐生意更红火。

新洲区项山村创业大学生邓琪:

我是去年一毕业就来到了项山村,目前在项山村带着学弟学妹成立了一家以“互联网+农业”为经营主项的信息服务公司,涉及农产品电商,农业新媒体推广,信息化改造等工作。去年,我们通过“三乡工程”政策,租赁了农民的空闲农房,改造成我们办公室,各种优势的政策往农村汇聚,降低了我们的创业成本,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一年时间,我们将当地农产品进行了农创升级,增加了当地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以“仓埠油面”为例,将6元每斤卖到14元每斤,农民收入直接翻倍。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农村风光更是吸引我们扎根于此,我期盼明年“三乡工程”政策更好,涉及更广,落地更实。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来创业,带着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投身于大有可为的农村天地中!

黄陂区杜堂村回乡能人葛天才:

我是土生土长的黄陂人,2014年的时候回到我的家乡杜堂村,打造美丽乡村葛家湾,并投资建设武汉木兰花乡景区。2017年3月29日木兰花乡景区正式开园,并且与武汉市“三乡工程”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城乡共享的新道路。

2017年以来,木兰花乡项目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木兰花乡所在的杜堂村,与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实现了“农民变员工、农田变花园、农村变景区”。一期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占地2400亩,包含旅游休闲、生态农业、农耕教育、康居养老、民俗文化、餐饮住宿、电子商务等多种产业,极大地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和闲置资源。景区开办的文创街,包括木兰传说博物馆、卓尔书店、贾恒画舍、天福茗茶等,极大地丰富了游客以及村民的精神文化世界。

自“三乡工程”推进以来,杜堂村的村民收入稳步增加。通过杜堂专业旅游合作社,村民充分利用空闲农房入股合作社进行分红。另外,公司对本村本土农民优先录用,在景区直接管理人员中,本村人员120人,占到65%。村民们的收入从过去单一的务工或务农收入,现在变成了四种收入,即土地流转收入、房屋入股保底分红收入、家门口就业的工资收入以及村民依靠景区资源优势小本创业的收入,仅去年底葛家湾村民的户均收入就达到6.2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100余人,其中本村农民就业389人。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杜堂村全省聚焦,全国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连续跟踪报道。先后吸引460多批次,近万人的参观考察,目前“杜堂经验”迅速上升为“杜堂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在“三乡工程”的政策优势下加强景区建设、优化业态布局,加大对周边4个村庄的投入,形成“杜堂村创业、崇杰村康养、北门/柏叶村农产品种植加工”区域化发展。我们将抓住历史机遇,紧跟国家政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策划:武汉市乡村休闲游(赏花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撰文:詹海波

【编辑:余康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